2019年自考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上)

发布日期:2019-07-29 11:14:43 编辑整理:新疆自考网 【字体: 【学历咨询】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名词解释

1.1.原型理论

1.2.艺术美

1.3.美学

1.4.审美意识

1.5.美学思想

1.6.美学学科

1.7.审美关系

1.8.美

1.9.美感

1.10.审美形态

参考答案

1.1.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1.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1.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1.7.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名词解释

2.1.审美需要

2.2.审美理想

2.3.审美趣味

2.4.审美活动无功利

2.5.自律性

2.6.审美体验

2.7.游戏说

2.8.审美意识

参考答案

2.1.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2.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2.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2.5.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2.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2.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着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它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2.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名词解释

3.1.审美形态

3.2.审美形态的二重性

3.3.优美

3.4.崇高

3.5.《论崇高》

3.6.利奥塔德

3.7.悲剧

3.8.《悲剧的诞生》

3.9.罪孽说

3.10.焦虑说

3.11.狂欢化

参考答案

3.1.审美形态指在审美活动中展现出来,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3.2.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审美形态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3.3.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3.4.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3.5.《论崇高》是朗吉弩斯的美学着作,第一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讨论,在书里面,对崇高的风格有探讨,并提出了“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3.6.利奥塔德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其将自己的整个关学建立在对崇高的论述上,对崇高进行了崭新的阐发。

3.7.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是在人的生存的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3.8.《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了悲剧起源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并对其各自特征展开论述。

3.9.罪孽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都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围绕着这个要素展开和推进。

3.10.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面对的是未来的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

3.11.“狂欢化”是巴赫金基于对喜剧的理解提出的概念,认为民间诙谐文化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名词解释

4.1.人本主义美学

4.2.审美经验

4.3.本质直观

4.4.超验世界

4.5.感知

4.6.同化——调节律

4.7.审美态度

4.8.先验想象力

4.9.审美距离

4.10.反思判断力

4.11.准主体

参考答案

4.1.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关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

4.2.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4.3.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构揭示事物的本质。

4.4.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

4.5.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

4.6.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旦一种结构形成认知图式,就试图用它来同化对象,但无法同化时,就设法调节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图式。个体和人类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部是同化——调节辩证关系的产物,它是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

4.7.审美态度指的是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4.8.先验想象力在根本上为审美对象的构成提供了前提条件,提供了对事物观察必需的时间与空间的能力,打破了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状态。

4.9.审美距离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4.10.反思判断力是康德的美学概念,指的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的概念、规律,它能够达到普遍性是因为它只涉及对象的形式而不是质料。

4.11.审美对象的特殊存在方式实际上使它自己成为了一种准主体,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会发生精神交流,使得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度的体验。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准主体却并不是指实际存在的作者而言的。这个主体是我们完全以审美对象为依据而构造出来的。就艺术作品而言,由于它总是作家的意识活动的结果,我们自然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一种模仿性的意识行为,即在自己的意识中重新开始作家的思想行为,这样,我们就能够发现他的感觉和思维方式,由此回溯到作者的自我。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其他人还看了:
免责声明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新疆自考-便捷服务

2019年自考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上)

编辑:新疆自考网  时间:2019-07-29 11:14:43  阅读(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名词解释

1.1.原型理论

1.2.艺术美

1.3.美学

1.4.审美意识

1.5.美学思想

1.6.美学学科

1.7.审美关系

1.8.美

1.9.美感

1.10.审美形态

参考答案

1.1.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1.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关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1.3.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1.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1.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1.7.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名词解释

2.1.审美需要

2.2.审美理想

2.3.审美趣味

2.4.审美活动无功利

2.5.自律性

2.6.审美体验

2.7.游戏说

2.8.审美意识

参考答案

2.1.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2.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2.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2.5.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2.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2.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着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它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2.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名词解释

3.1.审美形态

3.2.审美形态的二重性

3.3.优美

3.4.崇高

3.5.《论崇高》

3.6.利奥塔德

3.7.悲剧

3.8.《悲剧的诞生》

3.9.罪孽说

3.10.焦虑说

3.11.狂欢化

参考答案

3.1.审美形态指在审美活动中展现出来,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3.2.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审美形态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3.3.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3.4.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3.5.《论崇高》是朗吉弩斯的美学着作,第一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讨论,在书里面,对崇高的风格有探讨,并提出了“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3.6.利奥塔德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其将自己的整个关学建立在对崇高的论述上,对崇高进行了崭新的阐发。

3.7.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是在人的生存的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3.8.《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了悲剧起源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并对其各自特征展开论述。

3.9.罪孽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都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围绕着这个要素展开和推进。

3.10.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面对的是未来的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

3.11.“狂欢化”是巴赫金基于对喜剧的理解提出的概念,认为民间诙谐文化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名词解释

4.1.人本主义美学

4.2.审美经验

4.3.本质直观

4.4.超验世界

4.5.感知

4.6.同化——调节律

4.7.审美态度

4.8.先验想象力

4.9.审美距离

4.10.反思判断力

4.11.准主体

参考答案

4.1.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关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

4.2.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4.3.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构揭示事物的本质。

4.4.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

4.5.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

4.6.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旦一种结构形成认知图式,就试图用它来同化对象,但无法同化时,就设法调节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图式。个体和人类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部是同化——调节辩证关系的产物,它是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

4.7.审美态度指的是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4.8.先验想象力在根本上为审美对象的构成提供了前提条件,提供了对事物观察必需的时间与空间的能力,打破了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状态。

4.9.审美距离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4.10.反思判断力是康德的美学概念,指的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的概念、规律,它能够达到普遍性是因为它只涉及对象的形式而不是质料。

4.11.审美对象的特殊存在方式实际上使它自己成为了一种准主体,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会发生精神交流,使得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度的体验。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准主体却并不是指实际存在的作者而言的。这个主体是我们完全以审美对象为依据而构造出来的。就艺术作品而言,由于它总是作家的意识活动的结果,我们自然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一种模仿性的意识行为,即在自己的意识中重新开始作家的思想行为,这样,我们就能够发现他的感觉和思维方式,由此回溯到作者的自我。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