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学习笔记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8:16 编辑整理:新疆自考网 【字体: 【学历咨询】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与批判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是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法,甚至用对付囚犯一样的办法对待儿童,其结果只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他批评当时从事幼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写字,指责他们要约束自己有好的道德,但却不知道要用礼义来引导;想让他们聪慧,而不知要以善德去培养。对待儿童只知用鞭打、绳缚,就像对待秋囚犯一样。他指出,这种儿童教育只能引起儿童厌学、厌师,并且带来十分恶劣的教育效果。他指出,用错误的态度和方法去教育儿童,还要他学好,怎么可能呢?深刻形象地揭露封建传统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舒服、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王守仁继承了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但有所发展。他所阐述的"教以人伦"的目的论,仍是以儒家道德教育为中心,但同时也包含了陶冶儿童的意志品质,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儿童的知识智能,希望儿童身心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诗、书、礼、乐便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课目。
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目的、内容的论述,虽然仍保留着"明人伦"的目的论和诗、书、礼、乐的教育内容,但又突出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教育训练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主张,在他看来,"诗歌"、"习礼"、"读书",不仅在于要陶冶情感,训练德行、学习知识,而更重要的是顺导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各种教育的潜移默化之中,消除吝啬、粗顽,天长日久,礼义成为他们自觉行动,自然心气平和,使儿童在道德、智识、身体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

    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王守仁在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的同时,已充分认识到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心理特点。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是其"自然教育论"的集中体现。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顺应儿童身心特点去教育他,就能让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乐于接受教育,他们就自然不断长进。
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神、身体、智慧都处于发展之中,是一个是使其"精气日足,筋力日张,聪明日开"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不可邋等。他将这个原则称之为"随人分限所及"。本着量力而进的原则,在施教他主张要"渐渐盈科而进",儿童的知识能力达到什么水平,就施什么教育。
    他还认为,对儿童的知识教育不求其多,但要精,要让儿童自己去消化理解,达到自得自美。同时他也反对教育的水平落后于儿童的认知能力。
为更好地贯彻他关于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他还为社学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课程表,这个教学程序,第一,包含了三个环节:复习检查、巩固准备、讲授新课;第二,将读书、习礼、歌诗分别安排,其顺序注意了动静相间,有张有驰;第三,每一环节都在教师指导下紧凑有序地进行,使学生"无暇及于邪僻",但同时又强调要使儿童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使其"乐习不倦"。王守仁从儿童心里特点出发,论述了儿童教育原则,突破了传统儿童教育的方法,丰富了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其他人还看了:
免责声明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新疆自考-便捷服务

学前教育史学习笔记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

编辑:新疆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8:16  阅读(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与批判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是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法,甚至用对付囚犯一样的办法对待儿童,其结果只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他批评当时从事幼童教育的老师,每天只是督促儿童读书写字,指责他们要约束自己有好的道德,但却不知道要用礼义来引导;想让他们聪慧,而不知要以善德去培养。对待儿童只知用鞭打、绳缚,就像对待秋囚犯一样。他指出,这种儿童教育只能引起儿童厌学、厌师,并且带来十分恶劣的教育效果。他指出,用错误的态度和方法去教育儿童,还要他学好,怎么可能呢?深刻形象地揭露封建传统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舒服、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王守仁继承了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但有所发展。他所阐述的"教以人伦"的目的论,仍是以儒家道德教育为中心,但同时也包含了陶冶儿童的意志品质,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儿童的知识智能,希望儿童身心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诗、书、礼、乐便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课目。
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目的、内容的论述,虽然仍保留着"明人伦"的目的论和诗、书、礼、乐的教育内容,但又突出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教育训练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主张,在他看来,"诗歌"、"习礼"、"读书",不仅在于要陶冶情感,训练德行、学习知识,而更重要的是顺导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在各种教育的潜移默化之中,消除吝啬、粗顽,天长日久,礼义成为他们自觉行动,自然心气平和,使儿童在道德、智识、身体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

    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王守仁在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的同时,已充分认识到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心理特点。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是其"自然教育论"的集中体现。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顺应儿童身心特点去教育他,就能让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乐于接受教育,他们就自然不断长进。
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神、身体、智慧都处于发展之中,是一个是使其"精气日足,筋力日张,聪明日开"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不可邋等。他将这个原则称之为"随人分限所及"。本着量力而进的原则,在施教他主张要"渐渐盈科而进",儿童的知识能力达到什么水平,就施什么教育。
    他还认为,对儿童的知识教育不求其多,但要精,要让儿童自己去消化理解,达到自得自美。同时他也反对教育的水平落后于儿童的认知能力。
为更好地贯彻他关于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他还为社学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课程表,这个教学程序,第一,包含了三个环节:复习检查、巩固准备、讲授新课;第二,将读书、习礼、歌诗分别安排,其顺序注意了动静相间,有张有驰;第三,每一环节都在教师指导下紧凑有序地进行,使学生"无暇及于邪僻",但同时又强调要使儿童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使其"乐习不倦"。王守仁从儿童心里特点出发,论述了儿童教育原则,突破了传统儿童教育的方法,丰富了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