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一章复习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7:49 编辑整理:新疆自考网 【字体: 【学历咨询】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一章 建安风骨

  识记: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

  简单运用: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儒学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发现了自我,在文学方面转向非功利的抒情,诗歌创作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1.曹操诗

  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综合运用: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一、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也有少数自拟新题之作.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2.曹丕诗

  理解:

  ①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他基本生活在曹操的护翼之下,经历不如曹操丰富,但他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②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简单运用: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即委婉含蓄)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

  二、一些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有的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另有宴游酬酢之诗,颇繁丽然逊色于曹植.

  第二节 曹植

  理解:曹植生平及性格.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他从小被曹操所喜爱,曾想立为太子,后未果,因此受到曹丕的嫉恨. 史称曹植聪颖过人,个性却是为人过于直率.超凡的才华与不羁的性格,使他一方面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却因恃才傲物而饱受压抑,这两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都充分表现出来.

  综合运用:

  ①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植的诗歌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是前期代表作.前期也常弥漫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的叹息.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②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其诗作出现了律联,如"凝霜依云除,清风飘飞阁."(《赠丁仪》).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第三节 建安七子及蔡琰

  识记:建安七子姓氏名字.

  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理解:

  ①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

  前期处在汉末动乱之中,目睹生民忧患,个人生活也颠沛不安,所以前期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后期七子先后归附曹操,除孔融外其他都仕途顺利,生活平稳,是近臣,所以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通过游宴、赠答的形式表示出来.

  ②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

  孔融成就主要在散文,诗歌成就最高者为王粲、刘桢,王粲的赋很好.徐幹诗文兼善.陈琳、阮瑀在章表书记方面的成就比其诗歌创作要高.应瑒现在存诗作只有数首,难以对其判断.

  1.王粲诗

  识记:王粲生平.

  虽才高,却因貌丑为刘表所弃.流寓荆州十五年,始归附曹操.

  理解:

  ①王粲诗歌内容.

  前期多抒发志士怀才不遇之悲愤,与反映战争离乱引起的凄怆之情,后期表达立业的雄心壮志.

  ②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

  2.七子其他

  识记:

  ①刘桢及其《赠从弟》(其二).

  刘桢辞旨巧妙而性格褊急刚正,后降为吏.气过其文,雕润恨少.《赠从弟》(其二)以松柏之本性喻志士之节操,写得虎虎有生气.言语简洁,不用典故.

  ②陈琳及其《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曹操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全诗吸收乐府民歌之写实精神,用精彩的对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沉痛悲切.

  ③阮瑀及其《咏史》(燕丹喜勇士).

  阮瑀,精于音乐,为曹操掌书记.其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④徐斡及其《室思》.

  徐幹,不慕荣名而潜心典籍.其诗抒情婉曲,辞气平和,代表作《室思》,拟写思妇怀人之绪,缠绵悱恻.

  3.蔡琰诗

  识记:蔡琰生平及作品.

  字文姬.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夫亡后为胡骑所获,在胡中十二年,为曹操赎,离子而去.经认定的作品有五言《悲愤诗》一首.

  综合运用: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

  二、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其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其他人还看了:
免责声明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新疆自考-便捷服务

0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第一章复习

编辑:新疆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7:49  阅读(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一章 建安风骨

  识记: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

  简单运用: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儒学地位发生动摇,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发现了自我,在文学方面转向非功利的抒情,诗歌创作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1.曹操诗

  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综合运用: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一、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也有少数自拟新题之作.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向、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2.曹丕诗

  理解:

  ①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他基本生活在曹操的护翼之下,经历不如曹操丰富,但他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②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简单运用: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即委婉含蓄)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

  二、一些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有的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另有宴游酬酢之诗,颇繁丽然逊色于曹植.

  第二节 曹植

  理解:曹植生平及性格.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他从小被曹操所喜爱,曾想立为太子,后未果,因此受到曹丕的嫉恨. 史称曹植聪颖过人,个性却是为人过于直率.超凡的才华与不羁的性格,使他一方面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却因恃才傲物而饱受压抑,这两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都充分表现出来.

  综合运用:

  ①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曹植的诗歌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是前期代表作.前期也常弥漫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的叹息.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②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既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形成了既华丽绮焕又浑厚雄健的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其诗作出现了律联,如"凝霜依云除,清风飘飞阁."(《赠丁仪》).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第三节 建安七子及蔡琰

  识记:建安七子姓氏名字.

  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理解:

  ①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

  前期处在汉末动乱之中,目睹生民忧患,个人生活也颠沛不安,所以前期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后期七子先后归附曹操,除孔融外其他都仕途顺利,生活平稳,是近臣,所以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通过游宴、赠答的形式表示出来.

  ②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

  孔融成就主要在散文,诗歌成就最高者为王粲、刘桢,王粲的赋很好.徐幹诗文兼善.陈琳、阮瑀在章表书记方面的成就比其诗歌创作要高.应瑒现在存诗作只有数首,难以对其判断.

  1.王粲诗

  识记:王粲生平.

  虽才高,却因貌丑为刘表所弃.流寓荆州十五年,始归附曹操.

  理解:

  ①王粲诗歌内容.

  前期多抒发志士怀才不遇之悲愤,与反映战争离乱引起的凄怆之情,后期表达立业的雄心壮志.

  ②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美,局面阔大.

  2.七子其他

  识记:

  ①刘桢及其《赠从弟》(其二).

  刘桢辞旨巧妙而性格褊急刚正,后降为吏.气过其文,雕润恨少.《赠从弟》(其二)以松柏之本性喻志士之节操,写得虎虎有生气.言语简洁,不用典故.

  ②陈琳及其《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曹操的军国书檄,多出其手.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全诗吸收乐府民歌之写实精神,用精彩的对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沉痛悲切.

  ③阮瑀及其《咏史》(燕丹喜勇士).

  阮瑀,精于音乐,为曹操掌书记.其咏史诗改变了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的面貌,开启了后世左思咏史的先声.

  ④徐斡及其《室思》.

  徐幹,不慕荣名而潜心典籍.其诗抒情婉曲,辞气平和,代表作《室思》,拟写思妇怀人之绪,缠绵悱恻.

  3.蔡琰诗

  识记:蔡琰生平及作品.

  字文姬.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夫亡后为胡骑所获,在胡中十二年,为曹操赎,离子而去.经认定的作品有五言《悲愤诗》一首.

  综合运用: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动乱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

  二、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其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