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史北师大听课笔记(明代篇上)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1. 简述明后期文学思潮的表现
明后期文学的主要观点和倾向是
首先,主张文学要表现真性情,即李贽所提倡的“童心(真心)”,汤显祖提出的“真情”,这些说法否定了封建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具有反封建礼教的意义。
其次,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假文学。汤显祖等人认为,封建伦理法规是人从真人“假人”,宣扬封建礼教的文学就是虚伪的假文学。他们的这种文学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反道学、反假文学的倾向。
再次,反对摹拟古人,强调文学应随着时代发展而独具面貌,极大地冲击了文坛上的复古主义。
最后,重视并提倡通俗文学,极大地提高了戏曲小说的社会地位。
2. 简述章回小说的发展过程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故称为“章回小说”。
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讲史开始是口头讲述为主,分节讲述,连续讲若干次,每节用题目的形式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分章叙事、标明回目的形式起源,对章回小说形式的产生都有直接影响。
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讲史小说,章回小说初具规模。在内容上仍以讲史为主,但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作家加强了对人物和情节的艺术创造;形式上,这些小说分卷分节,每节有单句回目。
至明嘉靖、万历间,章回小说更加成熟。这表现在:内容上开始表现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如《金瓶梅》等,故事情节更加复杂,描写上更细腻,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形式上,不是分卷分节,而是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有单句发展成双句,通常一般每回开头有“话说”,结尾有“且听下回分解”等固定的形式。清代以后,章回小说在体例上进一步完善,如《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回目也更讲究对仗和创意。
3.论述诸葛亮的形象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塑造成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忠贞不渝的节*、有超世才能和智慧的德才兼备的完人形象,使之成为智慧和忠贞的典型,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作为一个贤相,诸葛亮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为共图王霸事业而奋斗了一生。蜀汉的兴衰,三国之间的每一次重大的军事、政治斗争,几乎都与诸葛亮有密切的关系。诸葛亮不仅有政治抱负,还有经天纬地之才,精通军事、政治、外交,通晓天文、地理,是一个才能和智慧的化身。他隐居隆中时,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初见刘备时便提出了据蜀、联吴、抗魏的长远战略思想;赤壁之战,他孤身入吴,舌战群儒,争取了强有力的同盟,在战役部署的各个环节上都料事如神,谋略上胜过曹*和周瑜一筹。此外如“三气周瑜”、“空城计”、“安居平五路”等,都展示出诸葛亮克敌制胜的谋略。刘备死后,小说进一步集中描写了诸葛亮对蜀汉统一大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最后诸葛亮积劳成疾,死在征战途中。诸葛亮之死的一段描写,凝结了作者心中向往的政治理想,这种政治理想在封建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看来,诸葛亮也是一个悲剧精神的形象。诸葛亮形象所体现出的理想和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完美的人格价值,对后世一直产生着积极的社会影响。
4.简述《三国演义》艺术结构的特点
《三国演义》具有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作品在异常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展现了宏大的生活画卷。全书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井然有序地展开故事情节,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小说对历史有一种全景式的反映。作品的各个部分相互连贯,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军事政治斗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司马灭蜀平吴之战、都做了充分描写,一切人物活动与事件都与这些中心事件相连,并无零乱琐碎之弊。全书由汉末天下大乱写起,终于西晋统一,首尾呼应,结构十分完整,使所叙历史的发展脉络一目了然。这一切,在中国历史演义类小说中都是独领风骚的。
5.论述《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水浒传》成功塑造了数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许多人物都是非常个性化的。
首先,《水浒传》注意将人物置于具体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来刻画他们的性格,人物性格在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得以传神般地表现出来。如写鲁智深与史进等在酒楼吃酒,听到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旧交早脾气,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听到“镇关西”郑屠的恶霸行径,立刻义愤填膺,挺身而出,打抱不平,这些表现出他粗豪无畏、见义勇为的英雄性格。他送银两给金氏父女,又亲送他们出城,表现了他救人救彻的侠肝义胆。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又假意指着郑屠的尸首说他诈死,显示出他粗中有细的性格本色。
其次,《水浒传》许多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显示人物的区别以见其性格特征。如林冲棒打
明后期文学的主要观点和倾向是
首先,主张文学要表现真性情,即李贽所提倡的“童心(真心)”,汤显祖提出的“真情”,这些说法否定了封建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具有反封建礼教的意义。
其次,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假文学。汤显祖等人认为,封建伦理法规是人从真人“假人”,宣扬封建礼教的文学就是虚伪的假文学。他们的这种文学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反道学、反假文学的倾向。
再次,反对摹拟古人,强调文学应随着时代发展而独具面貌,极大地冲击了文坛上的复古主义。
最后,重视并提倡通俗文学,极大地提高了戏曲小说的社会地位。
2. 简述章回小说的发展过程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故称为“章回小说”。
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讲史开始是口头讲述为主,分节讲述,连续讲若干次,每节用题目的形式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分章叙事、标明回目的形式起源,对章回小说形式的产生都有直接影响。
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讲史小说,章回小说初具规模。在内容上仍以讲史为主,但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作家加强了对人物和情节的艺术创造;形式上,这些小说分卷分节,每节有单句回目。
至明嘉靖、万历间,章回小说更加成熟。这表现在:内容上开始表现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如《金瓶梅》等,故事情节更加复杂,描写上更细腻,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形式上,不是分卷分节,而是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有单句发展成双句,通常一般每回开头有“话说”,结尾有“且听下回分解”等固定的形式。清代以后,章回小说在体例上进一步完善,如《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回目也更讲究对仗和创意。
3.论述诸葛亮的形象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塑造成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忠贞不渝的节*、有超世才能和智慧的德才兼备的完人形象,使之成为智慧和忠贞的典型,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作为一个贤相,诸葛亮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为共图王霸事业而奋斗了一生。蜀汉的兴衰,三国之间的每一次重大的军事、政治斗争,几乎都与诸葛亮有密切的关系。诸葛亮不仅有政治抱负,还有经天纬地之才,精通军事、政治、外交,通晓天文、地理,是一个才能和智慧的化身。他隐居隆中时,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初见刘备时便提出了据蜀、联吴、抗魏的长远战略思想;赤壁之战,他孤身入吴,舌战群儒,争取了强有力的同盟,在战役部署的各个环节上都料事如神,谋略上胜过曹*和周瑜一筹。此外如“三气周瑜”、“空城计”、“安居平五路”等,都展示出诸葛亮克敌制胜的谋略。刘备死后,小说进一步集中描写了诸葛亮对蜀汉统一大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最后诸葛亮积劳成疾,死在征战途中。诸葛亮之死的一段描写,凝结了作者心中向往的政治理想,这种政治理想在封建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看来,诸葛亮也是一个悲剧精神的形象。诸葛亮形象所体现出的理想和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完美的人格价值,对后世一直产生着积极的社会影响。
4.简述《三国演义》艺术结构的特点
《三国演义》具有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作品在异常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展现了宏大的生活画卷。全书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井然有序地展开故事情节,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小说对历史有一种全景式的反映。作品的各个部分相互连贯,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军事政治斗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司马灭蜀平吴之战、都做了充分描写,一切人物活动与事件都与这些中心事件相连,并无零乱琐碎之弊。全书由汉末天下大乱写起,终于西晋统一,首尾呼应,结构十分完整,使所叙历史的发展脉络一目了然。这一切,在中国历史演义类小说中都是独领风骚的。
5.论述《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水浒传》成功塑造了数十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许多人物都是非常个性化的。
首先,《水浒传》注意将人物置于具体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来刻画他们的性格,人物性格在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展开中得以传神般地表现出来。如写鲁智深与史进等在酒楼吃酒,听到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旧交早脾气,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听到“镇关西”郑屠的恶霸行径,立刻义愤填膺,挺身而出,打抱不平,这些表现出他粗豪无畏、见义勇为的英雄性格。他送银两给金氏父女,又亲送他们出城,表现了他救人救彻的侠肝义胆。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又假意指着郑屠的尸首说他诈死,显示出他粗中有细的性格本色。
其次,《水浒传》许多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显示人物的区别以见其性格特征。如林冲棒打
[1]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xinjiangzikao.com)
其他人还看了:
免责声明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