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古文史(一)”串讲资料(北师大版)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5:50 编辑整理:新疆自考网 【字体: 【学历咨询】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 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 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17、李斯的名篇是《谏逐客书》。P.126
18、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P.133
19、宋玉的作品在《楚辞章句》中载有《招魂》、《九辩》两篇,后人确信为宋玉作品的是《九辩》。P.164
20、《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等作品很有特色。P.166
21、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大赋。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P.188 P.189
22、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哀二世赋》。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P.196
23、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P.199 P.200
24、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P.204
25、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P.207
26、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P.210
27、梅乘的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P.211
28、邹阳的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P.212
29、董仲舒的散文有《举贤良对策》三篇。P.214
30、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P.217
31、杨恽《报孙会宗书》。P.220
32、刘向的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P.222
33、杨雄的散文有单篇散文《解嘲》和《法言》中的一些段落。P.224
34、刘歆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P.226
35、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王充《论衡》;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李固《遗黄琼书》;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P.228-P.238
36、《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此书为《史记》是东汉后期以后的事。此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内容。以至于使得我们今天不论研究哪个部门的学问,仿佛都不能抛开《史记》而不顾。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P.246
37、班固说《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P.246
38、《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P.247
39、《汉书》先后由四个人共同写成: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P.275
40、《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P.288
41、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P.293
42、乐府机关的职能,一是写词配曲,演习排练;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P.297
43、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下有个小序说,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P.305
44、汉代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二首、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P.312-P.316
45、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从此以后,张衡写过《同声歌》,秦嘉写过《赠妇诗》,宋子侯写过五言乐府《董娇娆》,辛延年写过五言乐府《羽林郎》。P.317
46、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力和代表,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P.22(二)
47、“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P.24(二)、
48、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曹操诗、文俱佳,散文形式自由,作风清峻通脱。P25(二)
49、曹操不愧为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其诗文都有开一代风气之功劳。其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不仅开创了乐府诗歌创作的新风,而且为后世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和启示。他于五言腾踊的时代,又使四言诗重放光彩,对嵇康、陶渊明、韩愈等人的四言诗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P.28(二)
50、曹丕的《燕歌行》用代言体,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曹丕也擅长散文及辞赋。其《典论》一书中的《论文》长于议论。其名作有《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P.29(二)
51、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洛神赋》为其名作。另有《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P.33(二)
52、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阮瑀有 《驾出北郭门行》。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徐干著有《中论》。P.34-P.37(二)
53、祢衡有《吊张衡赋》、《鹦鹉赋》。诸葛亮有《出师表》。P.39(二)
54、正始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P.44(二)
55、钟嵘评阮籍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人。P.47(二)
56、嵇康的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文章有《太师箴》。其《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P.48-P.50(二)
57、太康年间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名噪一时。P.51(二)
58、潘岳“善为哀诔之文”。 P.53(二)
59、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其骈文有《吊魏武帝文》、《叹逝赋序》、《豪士赋序》。论文有《文赋》。P.54(二)
60、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P.55(二)左思的辞赋,名气最大的是《三都赋》,洛阳纸贵。P.57(二)
61、郭璞工诗善赋。其诗今存二十余首,《游仙诗》十四首为其代表作。P.59(二)钟嵘认为其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P.60(二)
62、东晋的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桓温、庾亮、支遁等,而以孙、许为代表。P.62(二)
63、陶渊明的三篇辞赋,《闲情赋》仿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等而作。《感士不遇赋》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其辞赋中最为出色的是《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P.72-P.74(二)
64、南朝诗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作家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齐及梁初为“永明体”形成和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等。梁中叶至陈为“宫体诗”兴盛时期,代表作家是萧纲、萧绎、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P.78(二)
65、鲍照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钟嵘称鲍照“才秀人微”。其风格豪放俊逸,杜甫说:“俊逸鲍参军”。P.84(二)
66、沈约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P.87(二)
67、谢朓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P.89(二)
68、萧纲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 萧纲与其弟梁元帝萧绎和徐摛、庾肩吾等宫廷文人大煽宫体诗风,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庾体”。 P. 91(二)
69、鲍照是宋代的骈文高手,其名作是《登大雷岸与妹书》。齐梁时期的骈文也不乏优秀之作,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P. 95(二)
70、徐陵是梁陈时期著名的骈文作家,《玉台新咏序》为其代表作。P. 96(二)
71、宋代的辞赋作家首推鲍照,以《芜城赋》最负盛名。P. 96(二)
72、谢惠连和谢庄也是宋代知名的赋作家。谢惠连以《雪赋》最著名,谢庄以《月赋》最著名。P. 96(二)
73、江淹赋今存二十八篇,而最为世人所传诵者,是《别赋》和《恨赋》。P. 97(二)
74、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声名较著者有温子昇、邢邵和魏收,号称北地三才。P.100(二)
75、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庾信的抒情小赋有《枯树赋》、《竹杖赋》、《伤心赋》、《小园赋》等,均为传诵名作,而《哀江南赋》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赋作。庾信又是一位骈文大家,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哀江南赋序》。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继往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P.102-P.104(二)
76、自齐梁之后,南朝散文日衰,而北朝却出现了几部别开生面的散文名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P.105(二)
77、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吴声歌曲,二是神弦曲,三是西曲歌。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西洲曲》。P.109 P.111
78、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的神话和传说。P.115(二)
79、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其中较著名的有《东海孝妇》、《干将莫邪》、《韩凭夫妇》。其他志怪小说还有王嘉的《拾遗记》,托名曹丕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等。P.117-P.119(二)
80、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颇盛行,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是这一时期轶事小说的代表作。P.119(二)
81、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他把文章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明确提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观点,还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P.123(二)
82、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P.123(二)
83、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意识的明确和作家对作品艺术性的自觉追求,“文”“笔”之说流行。P.124(二)
84、《文心雕龙》共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大部分。P.126(二)
85、《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钟嵘对诗歌创作的一些重要问题,如诗的“滋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P.128-P.129(二)
86、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P.151(二)
87、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P.156(二)
88、“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杜审言最擅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P.157(二)
8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
90、陈子昂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首先在于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色:“风骨”与“兴寄”。陈子昂一开始即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非常准确地抓住了文学发展史的问题,这就比四杰等人只一味提倡《诗经》,甚至连屈宋、枚马、曹王都一律加以否定要切实得多。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和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庾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以及后来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起,构成一个言志抒情的系列(除鲍照皆五言)。P.163-P.164(二)
91、盛唐诗歌最重要的有两派,一是山水田园诗派,二是边塞诗派。前者重要的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丘为等,后者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欣等。P.168(二)
92、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作品主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P.170-P.175(二)
93、孟浩然作品主要有《归故园作》、《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等。P.175-P.178(二)
94、高适边塞诗的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比岑参诗更强烈。代表作有《燕歌行》、《封丘县》、《别董大》等。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王之涣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李欣代表作有《古意》、《古从军行》。崔颢代表作有《黄鹤楼》、《赠王威古》。P.187-P.193(二)
95、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除律诗稍欠外(五律好),各体皆工。从四言的《诗经》体,到屈赋的“骚体”,到汉魏六朝盛行的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再到初唐以来流行的绝句体、律体,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乐府体、七言歌行体和绝句体成就最高。除屈原外,李白对前代诗人还有广泛师法。他盛赞“蓬莱文章建安骨”,他“一生低首谢宣城” ,杜甫 更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称赞他的诗风。P.204-P.212(二)
96、杜甫诗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最高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关切祖国命运,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时代。二是同情人民的苦难,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民生。P.217(二)
97、杜诗众体皆备,且众体皆佳。他写乐府绝不沿用旧题,而是“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他自制了许多新题乐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可以说律诗的成熟、兴盛,以至登峰造极是完成于杜甫的手中。杜甫善于锤炼句意,“语不惊人死不休”。 P.229(二)
98、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一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结、顾况,与他同时的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响较大,故尔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元白诗派”。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二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可以包括贾岛、姚合,以至著名诗人李贺,史称“韩孟诗派”。这一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其诗排奡瘦硬,以至艰涩峻刻。三是以韦应物、刘长卿为主的大历诗人和柳宗元。这派诗人以清丽淡远为主要特色。P.234(二)
99、刘长卿以五言诗享誉当时,自诩“五言长城”。 P.238(二)
100、大历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P.240(二)

101、孟郊不但生活艰苦,作诗也特别艰难,有如“诗囚”,他尚古拙,求奇险,好瘦硬,不以平淡清新为意,在奇险古奥中争胜负,在苦涩滞重中见新意。前人评孟郊贾岛二人诗有“郊寒岛瘦”之称,这一“寒”字,正是孟郊生活之艰苦与作诗之艰苦叠加出的效果。P.243(二)
102、贾岛也以苦吟著称,诗风清奇僻苦、瘦硬幽新,作诗刻意于琢磨锻炼,“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也是他的缺点,劣者有句无篇,使诗风流于枯槁寒酸。P.245(二)
103、李贺也是一个著名的苦吟诗人。P.247(二)
104、李益的边塞诗写得最多最好。P.250(二)
105、刘禹锡的诗以豪迈为主要特色,后人称之为“诗豪”。 P.254(二)
106、《诗经》中的“风”诗,早就具备了乐府诗的特色。至汉代,乐府诗正式问世。至建安魏晋时期,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了继承。北朝乐府较好的继承汉制。唐代产生了新乐府,首创者即是诗圣杜甫,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用旧题写乐府始于李白。李贺也用旧题写乐府。)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是在继承杜甫的新题乐府的基础上,正式提出“新乐府”的概念,并将它发展成一场有理论指导,有明确宗旨的大规模的运动。对新乐府作出贡献的,杜甫之后,白居易之前主要有元结、顾况等人,与白居易同时的主要有李绅、元稹、张籍、王建等人。P.256-P.257(二)
107、元结的新乐府有《系乐府十二首》。P.257(二)
108、顾况的代表作是《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P.258(二)
109、白居易对“新乐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首先,白居易认为,文艺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的产物,优秀的文艺都应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都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其次,他认为文学不仅具有反映社会的价值,而且也具有能动地改造社会、干预政治、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巨大功能。他特别提倡周朝的采诗制度,认为这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最好手段。最后,他也论及到文学的特性、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他认为文学应以情感人,以美感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P. 261-P.262(二)
110、白居易在编定自己的诗集时,将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讽谕诗都可以算是新乐府诗。其中《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是代表作。P.263(二)
111、白居易的感伤诗中的两首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P.269(二)
112、张籍、王建以创作新题乐府著称,合称为“张王乐府”。 李绅是最早明确地以《新题乐府》为题写新乐府诗的。P.274(二)
113、元稹的乐府诗有《田家词》、《织妇词》。P.275(二)
114、张籍的乐府诗有《野老歌》。P.276(二)
115、王建的乐府诗有《水夫谣》。P.277(二)
116、“以文为诗”是韩诗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奇崛险拗是韩诗的另一主要特色。P. 298-P.299
117、柳宗元散文成就最高,大体可分为论说、寓言、游记、传记、骚赋五类。P.305(二)
118、柳宗元开创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被后人视为游记之祖。P.307(二)
119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所写的八篇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包括:《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记住前四篇即可)。P. 308(二)
120、柳宗元的诗的总体风格是清朗疏淡、幽峭深婉。苏轼称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P. 313(二)
121、中唐其他古文家还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权德舆等。P. 315(二)
122、李商隐是中晚唐之际成就最高的诗人。P. 322(二)李商隐今存诗六百余首,众体皆备,而尤以七言近体成就为最高。李商隐又师承极广:屈原、阮籍、杜甫、韩愈、李贺、六朝诗、民歌。P. 325(二)
123、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曳而不失厚重,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P. 327(二)
124、陆龟蒙的小品文颇有成就,均收入其自编的《笠泽丛书》中。P. 338(二)
125、罗隐著有《谗书》五卷。P. 339(二)
126、唐传奇分为爱情婚姻题材,包括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文人仕途题材,包括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历史题材,包括陈鸿《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豪侠行义之作,包括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裴铏《聂隐娘》和《昆仑奴》、薛调《无双传》;神仙怪异题材,包括牛僧孺《郭元振》、李复言《李卫公靖》、裴铏《韦自东》。P. 346-P.348
127、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只有一段歌词的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词的文体特点,了解)P. 366(二)
128、中唐以后,韦应物、戴叔伦、张志和、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竞相试作,文人填词风气渐开。P. 368(二)
129、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代表作有《菩萨蛮》、《梦江南》。温庭筠使词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开创了真正的文人词的传统。P. 371-P. 373(二)
130、韦庄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P. 374(二)
131、花间词就是晚唐五代文人词。
132、南唐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P. 381(二)
133、李璟的代表作是《摊破浣溪沙》。李煜的代表作有《望江南》、《浪淘沙》、《虞美人》等。P. 383 P. 385(二)
二、名词解释:
1、赋、比、兴:《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比,即比喻,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P.52-P.53
2、《春秋》:本是东周时期各国史书的通称。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P.60
3、《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它的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P.60
4、《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独立的编年体史书,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P.64
5、《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校理群书,得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P.73

6、《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此书约成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的。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不同的本子。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形成的,共包括《学而》、《为政》等二十篇。P.87
7、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孟子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他还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P. 99-100
8、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造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辞”才被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P.130
9、《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又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所以“离骚”就是遭受忧愁。P.134
10、《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中借助人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11、互见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P.263
12、乐府: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乐府就是乐府机关采集的民间歌谣。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妇行》、《东门行》。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的问题,如《白头吟》、《孔雀东南飞》。其四,反映社会动乱给文人造成的忧惧漂泊之痛,如《枯鱼过河泣》、《西门行》。P.297-301
13、《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是萧统为编选这部诗文集而收集东汉末年的五言诗时,所收集到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又都失去了题目的无名氏作家的作品。萧统把它们编在一起,起名《古诗十九首》。作者们大概都是些失意文人,他们或直抒胸臆,或借题发挥,抒发的大都是些个人的利害得失,怀才不遇,以及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P.317
14、建安风骨: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P.23-24(二)
15、左思风力:左思《咏史》八首无论是抒写志向怀抱、愤懑反抗,还是写自己的遗世高蹈、大彻大悟,均能古今融合,气势雄健;直抒胸臆,慷慨淋漓,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与以潘、陆为代表的繁缛雕饰之风迥异,表现了鲜明的创作个性。不但对咏史诗的题材有极大的开拓,而且他这种“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独创表达方式,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左思风力”。P.57(二)
16、《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燕集于山阴之兰亭,各赋诗咏怀。羲之为序,记叙燕集之盛况,名《兰亭集序》,最为传诵。P.62(二)
17、新体诗: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说有了突破性发展。周颙借鉴转读佛经之声,对汉语语音的天然声调进行规范,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声、韵、调的相互配合,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至此,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基本确立。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体诗,世呼为“永明体”。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王融。P.86(二)
18、宫体诗:“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的体态、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宫体诗代表人物,梁代有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陈代有陈后主及其“狎客”江总、孔范等人。P.90(二)
19、骈文:也称骈偶、俪文、四六等,是一种通篇对偶或以对偶句为主构成的文章。这种以偶句为主的规范化、格律化的文体与自由抒写的散文相对立而存在,表现出形式、情调和风格上的明显不同。P.94(二)
20、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7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四杰中当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最高。他们身上也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但与宫廷诗人不同的是,他们力求创新的精神与成就显然更强更大。P.157(二)
21、大历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其中成就较高者当推钱起、卢纶、戴叔伦。这些大历诗人的创作内容比较贫乏。P. 239(二)
三、简答:
1、简述《诗经》的语言特点。P.53-P.54
(1)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例如:《关雎》。(2)“国风”和“小雅”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例如:《采薇》、《采葛》。(3)《诗经》的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悠悠”)及双声(如“踟蹰”、“黾勉”、“参差”)、叠韵(如“沃若”、“逍遥”、“辗转”)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感情和自然景色,同时也造成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4)《诗经》的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2、举例说明《左传》辞令的特点。P.71-P.73
(1)《左传》中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2)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如展喜犒师就是利用道义的力量,使齐侯自知无理而撤军。(3)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利害,便讲得坦率而深入,有力地打动了秦伯。
3、举例说明孟子作品的艺术特点:P.100-P.103
(1)在孟子的文章中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再如他针对许行的观点,通过设问,充分地暴露了许行观点的不切实际。还有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章,也都具有这种特点。(2)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如他指斥公孙衍、张仪为“妾妇之道”,甚至骂杨朱、墨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这些都表现出孟子锋芒毕露、刚正不阿的个性。(3)以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在书中俯拾即是。如缘木求鱼、揠苗助长、奕秋等。
4、简述《庄子》的艺术成就。P.109-P.115
(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内心感受,形成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整部《庄子》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庄子认为大道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庄子在运用寓言时很少把寓意点明,而是留给读者去体悟。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庄子的寓言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造成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3)意出尘外的想象。(4)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5、简述《荀子》的写作特点。P.118
(1)《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除了《成相》以下的八篇,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构思缜密、结构严谨、论证周详、条理明晰。(2)《荀子》的另一个特点是醇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
6、简述散体大赋的特点。P.190-P.191
(1)散体大赋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家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学说发展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2)从形式上说,这类作品都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几乎都是一样的假设上两个或三个人,让他们各自代表一方,互相攻驳辩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那一方大获全胜。(3)这类作品的代表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从内容上说多是描写帝王的宫殿、帝王的狩猎、帝王的祭祀,以及帝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从思想倾向上说,大多是空有讽刺之名,实际上是一种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
7、简述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点。P.195
(1)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有空间的转移,有时间的流动。(2)讲究绘声绘行,有声有色。(3)极大程度地利用了中国方块字在字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在文章的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8、简述《汉书》的思想特征。P.276-P.284
班固是一位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极深的儒者,因此《汉书》的揭露性和批判性远不如《史记》那样广泛、深刻、尖锐、彻底。但与《史记》比起来,《汉书》在思想内容上也有许多新的特点:(1)反对分裂割据,维护王朝统一;反对外戚专权,维护刘氏正统。(2)歌颂了一批具有爱国思想和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如在《苏武传》中,班固热情地赞扬了苏武那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其爱国精神是很感人的。(3)班固看人更注意整体,更注意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许多偏颇之见,从而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更为公允。例如贾谊,司马迁在《史记》他的列传中只收了《吊屈原赋》和《服鸟赋》,字里行间满含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贾谊在读者面前完全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而到了《汉书》中,班固引入了他的长篇巨制《陈政事疏》,从而使贾谊凛然以一个政治家的面貌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9、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P.302-P.305
(1)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2)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张地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效果来突出罗敷的美,极为精彩。还有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如《江南》。
10、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P.320
钟嵘说《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好处有以下三点:其一,是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高度融合。如《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其二,是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两句,在表现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极了。其三,是语言的浅近凝练,韵律和谐。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迹,而又让人感到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贴。大批判家刘勰说:“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1、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P.30-P.33(二)
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其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12、简述《咏怀诗》的内容。P.45-P.46(二)
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态。(2)《咏怀诗》中,也有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的,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
13、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P.70-P.71(二)
由于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陶渊明的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
14、简述鲍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P.84-P.85(二)
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和建安风骨的传统精神,用诗歌来反映现实。(2)他对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此外,鲍照学习南朝民歌所写的五言四句小诗,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颇有影响。(3)鲍照对古代诗歌的题材也有新的开拓,特别表现在边塞诗方面,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5、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P.111(二)
(1)南朝乐府民歌一改汉乐府民歌多长篇,多叙事的特点,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而以抒情为主。每首诗集中写一点,不拖沓繁缛,既明快,又含蓄。(2)诗中长于委婉细腻的笔法,尤善描写心理活动,将主人公刹那间的感情片断表现得淋漓尽致。(3)在语言运用上,不仅有传统民歌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充分利用汉语谐音的特点,大量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散”双关聚散之“散”,用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其他如以“棋”双关“期”,以“莲”双关“怜”等,比比皆是,这样就避免了直抒,将难写之情以隐语出之,委婉含蓄,耐人回味。
16、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P.183-P.184(二)
岑参的边塞诗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因而以形式自由的歌行体,尤其是善于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体最为擅长。在使用这一形式时,往往即事命题,字里行间充溢着奇情壮彩,昂扬着勃发英气。要之不离“奇”、“丽”二字。其创作手法不外有三,一是丰富的想象,二是大胆的夸张,三是多变的节奏。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想象奇特丰富,夸张大胆,句式上破偶为奇,三句一转。节奏多变,跳跃灵活。例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17、简述柳宗元寓言的成就和特点。P.306(二)
(1)柳宗元创造性地将寓言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意味的新文体,他是中国寓言文学的真正完成者。(2)柳宗元的寓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如《黔之驴》讽刺那些表面上声威显赫、实际上无德无能的人物。(3)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情节曲折。(4)通过精彩的描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5)短小精悍,语言简练峻洁。如《黔之驴》中写老虎对驴的戏弄挑逗:“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18、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P.326-P.328(二)
(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他的诗无不透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其名作《锦瑟》、《夜雨寄北》。(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如其《安定城楼》一诗,八句中连用四个典故,多而切合事情,精妙绝伦。(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如“集鸟翻鱼艇,残虹拂马鞍”,一个“翻”,一个“拂”,写尽了水禽飞舞嬉戏、残虹行空如彩的景象。此外,如其“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大量传世名句精美典雅,曲尽唱叹之妙。
四、论述:
★1、论述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P.151-P.160
(1)屈原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在备受打击时诗人也曾有过迟疑和彷徨,设想独善其身:悔相道之不察兮,严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他对未来的道路也进行过苦苦的探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屈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屈原作品的基调是“苦恋”,感情核心是“恋”,却表现为“苦”。 ▲(3)屈原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浪漫色彩。在《离骚》中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幻想的形式表达生活的波涛在内心所激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现实中遭到失败后,他乘坐以美玉、象牙镶嵌的宝车,由飞龙驾驶,腾空而逝,辞国远游:朝发轫于新疆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侍,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显示出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4)独具特色的比兴手法。《楚辞》中的比兴比起《诗经》有重大发展。《楚辞》纯粹的起兴已经消失,而是注意在诗中将比喻成片连用,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5)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富开创性,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骚体”诗。屈原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如羌、凭、修、些等楚地方言在诗中的运用,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屈原还在诗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也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2、举例说明《史记》强烈的抒情色彩。P.264-P.267
(1)鲁迅先生曾盛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含义之一就是指这部著作的强烈的抒情性而言。《史记》是一部饱含着作者激情的文学著作,司马迁主要是要通过写史来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史记》中这种全篇都像一首诗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一篇之中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的篇章则是很多的。有些段落中,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特别是那种让作品人物 “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如《刺客列传》荆轲在易水送别时作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到廉颇失势时,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他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3)《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这种特点在那些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项羽本纪》、《伍子胥列传》、《荆轲列传》等就是如此。
★3、联系作品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P.227-P.229(二)
杜诗的抒情,以后人一致公认的“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集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非顿挫不足以尽之;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换言之,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但几经反复,它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老杜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特别是美学观有密切的关系。安史乱前,盛唐气象培育了老杜磅礴的气魄和崇高的理想,但涉世之后,他看到的只是政局腐败、江山日非。安史乱后,他的忧愤更广了,再加之他歌咏的两大主题忧国与忧民之间总横亘着激烈的矛盾,这都使他的诗歌在立意方面必然导致“沉郁”的风格。政治思想受压抑,美学思想也必然受到扭曲,这样就从壮美一变而为沉郁顿挫。老杜忧国忧民和表现自己不幸遭遇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风格,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共三段,每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可谓“一篇之内,三致志焉”,极具沉郁顿挫之情,而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短篇严格的律诗中,老杜照例能将沉郁顿挫的特点发挥得酣畅淋漓。如《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一联充满向往之情,感情是激昂向上的;第二联充满了荒凉之感,感情突转为悲伤向下;第三联充满了景仰之情,感情再次昂扬向上;第四联充满了凭吊之悲,感情又跌入沉痛。几经反复,一颗英雄惜英雄的沉郁之心,被表达得极为顿挫有致。
▲4、试述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P. 247-P.250(二)
由于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而心理又极度压抑;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也以奇著称。但他的诗不但是怪奇、奇丽,而且是诡奇以至怪诞,为浪漫主义又增加了新色彩。其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构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二是意象奇特,选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陆离以至荒诞不经的意象。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凤凰叫”已很奇特,再配之以“昆山玉碎”则奇上加奇,接着又以“芙蓉泣露香兰笑”来形容不同的声音效果更是出人意外。李贺在选择意象时还经常撷取阴森幽怖、鬼气拂拂的画面。因而诗中常出现怨鬼愁吟、山魅食祭、萤丘荒冢等形象。三是语言修辞奇特,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通感。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血”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总之李贺的诗诡谲怪奇,堪称“骚之苗裔”,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5、试述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P. 279-P.281(二)
唐代古文的发展,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元结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其余响。(1)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所谓“小中兴”时期。但社会矛盾并未真正缓和。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2)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的推动力量和指导思想。(3)从古文自身发展的情况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已经开始,后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出一大批倡导古文的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4)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的道统文学理论。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萧颖士、柳冕等强调人文成化,元结等强调褒贬讽谏,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其他人还看了:
免责声明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新疆自考-便捷服务

2004年4月“古文史(一)”串讲资料(北师大版)

编辑:新疆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5:50  阅读(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 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 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 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17、李斯的名篇是《谏逐客书》。P.126
18、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P.133
19、宋玉的作品在《楚辞章句》中载有《招魂》、《九辩》两篇,后人确信为宋玉作品的是《九辩》。P.164
20、《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等作品很有特色。P.166
21、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大赋。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P.188 P.189
22、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哀二世赋》。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P.196
23、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P.199 P.200
24、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P.204
25、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P.207
26、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P.210
27、梅乘的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P.211
28、邹阳的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P.212
29、董仲舒的散文有《举贤良对策》三篇。P.214
30、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P.217
31、杨恽《报孙会宗书》。P.220
32、刘向的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P.222
33、杨雄的散文有单篇散文《解嘲》和《法言》中的一些段落。P.224
34、刘歆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P.226
35、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王充《论衡》;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李固《遗黄琼书》;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P.228-P.238
36、《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此书为《史记》是东汉后期以后的事。此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内容。以至于使得我们今天不论研究哪个部门的学问,仿佛都不能抛开《史记》而不顾。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P.246
37、班固说《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P.246
38、《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P.247
39、《汉书》先后由四个人共同写成: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P.275
40、《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P.288
41、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P.293
42、乐府机关的职能,一是写词配曲,演习排练;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P.297
43、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下有个小序说,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P.305
44、汉代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二首、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P.312-P.316
45、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从此以后,张衡写过《同声歌》,秦嘉写过《赠妇诗》,宋子侯写过五言乐府《董娇娆》,辛延年写过五言乐府《羽林郎》。P.317
46、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力和代表,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P.22(二)
47、“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P.24(二)、
48、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曹操诗、文俱佳,散文形式自由,作风清峻通脱。P25(二)
49、曹操不愧为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其诗文都有开一代风气之功劳。其以乐府古题写时事,不仅开创了乐府诗歌创作的新风,而且为后世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和启示。他于五言腾踊的时代,又使四言诗重放光彩,对嵇康、陶渊明、韩愈等人的四言诗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P.28(二)
50、曹丕的《燕歌行》用代言体,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曹丕也擅长散文及辞赋。其《典论》一书中的《论文》长于议论。其名作有《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P.29(二)
51、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洛神赋》为其名作。另有《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P.33(二)
52、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阮瑀有 《驾出北郭门行》。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徐干著有《中论》。P.34-P.37(二)
53、祢衡有《吊张衡赋》、《鹦鹉赋》。诸葛亮有《出师表》。P.39(二)
54、正始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P.44(二)
55、钟嵘评阮籍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人。P.47(二)
56、嵇康的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文章有《太师箴》。其《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P.48-P.50(二)
57、太康年间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名噪一时。P.51(二)
58、潘岳“善为哀诔之文”。 P.53(二)
59、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其骈文有《吊魏武帝文》、《叹逝赋序》、《豪士赋序》。论文有《文赋》。P.54(二)
60、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P.55(二)左思的辞赋,名气最大的是《三都赋》,洛阳纸贵。P.57(二)
61、郭璞工诗善赋。其诗今存二十余首,《游仙诗》十四首为其代表作。P.59(二)钟嵘认为其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P.60(二)
62、东晋的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桓温、庾亮、支遁等,而以孙、许为代表。P.62(二)
63、陶渊明的三篇辞赋,《闲情赋》仿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等而作。《感士不遇赋》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其辞赋中最为出色的是《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P.72-P.74(二)
64、南朝诗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作家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齐及梁初为“永明体”形成和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等。梁中叶至陈为“宫体诗”兴盛时期,代表作家是萧纲、萧绎、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P.78(二)
65、鲍照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钟嵘称鲍照“才秀人微”。其风格豪放俊逸,杜甫说:“俊逸鲍参军”。P.84(二)
66、沈约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P.87(二)
67、谢朓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P.89(二)
68、萧纲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 萧纲与其弟梁元帝萧绎和徐摛、庾肩吾等宫廷文人大煽宫体诗风,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庾体”。 P. 91(二)
69、鲍照是宋代的骈文高手,其名作是《登大雷岸与妹书》。齐梁时期的骈文也不乏优秀之作,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P. 95(二)
70、徐陵是梁陈时期著名的骈文作家,《玉台新咏序》为其代表作。P. 96(二)
71、宋代的辞赋作家首推鲍照,以《芜城赋》最负盛名。P. 96(二)
72、谢惠连和谢庄也是宋代知名的赋作家。谢惠连以《雪赋》最著名,谢庄以《月赋》最著名。P. 96(二)
73、江淹赋今存二十八篇,而最为世人所传诵者,是《别赋》和《恨赋》。P. 97(二)
74、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声名较著者有温子昇、邢邵和魏收,号称北地三才。P.100(二)
75、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庾信的抒情小赋有《枯树赋》、《竹杖赋》、《伤心赋》、《小园赋》等,均为传诵名作,而《哀江南赋》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赋作。庾信又是一位骈文大家,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哀江南赋序》。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继往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P.102-P.104(二)
76、自齐梁之后,南朝散文日衰,而北朝却出现了几部别开生面的散文名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P.105(二)
77、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吴声歌曲,二是神弦曲,三是西曲歌。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西洲曲》。P.109 P.111
78、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的神话和传说。P.115(二)
79、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其中较著名的有《东海孝妇》、《干将莫邪》、《韩凭夫妇》。其他志怪小说还有王嘉的《拾遗记》,托名曹丕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等。P.117-P.119(二)
80、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颇盛行,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是这一时期轶事小说的代表作。P.119(二)
81、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他把文章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明确提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观点,还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P.123(二)
82、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P.123(二)
83、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意识的明确和作家对作品艺术性的自觉追求,“文”“笔”之说流行。P.124(二)
84、《文心雕龙》共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大部分。P.126(二)
85、《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钟嵘对诗歌创作的一些重要问题,如诗的“滋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P.128-P.129(二)
86、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P.151(二)
87、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P.156(二)
88、“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杜审言最擅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P.157(二)
8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
90、陈子昂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首先在于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色:“风骨”与“兴寄”。陈子昂一开始即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非常准确地抓住了文学发展史的问题,这就比四杰等人只一味提倡《诗经》,甚至连屈宋、枚马、曹王都一律加以否定要切实得多。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和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庾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以及后来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起,构成一个言志抒情的系列(除鲍照皆五言)。P.163-P.164(二)
91、盛唐诗歌最重要的有两派,一是山水田园诗派,二是边塞诗派。前者重要的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丘为等,后者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欣等。P.168(二)
92、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作品主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P.170-P.175(二)
93、孟浩然作品主要有《归故园作》、《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等。P.175-P.178(二)
94、高适边塞诗的最大特色和最高成就在于思想深刻,触及到深层次的社会内容,现实意义比岑参诗更强烈。代表作有《燕歌行》、《封丘县》、《别董大》等。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王之涣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李欣代表作有《古意》、《古从军行》。崔颢代表作有《黄鹤楼》、《赠王威古》。P.187-P.193(二)
95、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除律诗稍欠外(五律好),各体皆工。从四言的《诗经》体,到屈赋的“骚体”,到汉魏六朝盛行的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再到初唐以来流行的绝句体、律体,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乐府体、七言歌行体和绝句体成就最高。除屈原外,李白对前代诗人还有广泛师法。他盛赞“蓬莱文章建安骨”,他“一生低首谢宣城” ,杜甫 更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称赞他的诗风。P.204-P.212(二)
96、杜甫诗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最高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关切祖国命运,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时代。二是同情人民的苦难,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民生。P.217(二)
97、杜诗众体皆备,且众体皆佳。他写乐府绝不沿用旧题,而是“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他自制了许多新题乐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可以说律诗的成熟、兴盛,以至登峰造极是完成于杜甫的手中。杜甫善于锤炼句意,“语不惊人死不休”。 P.229(二)
98、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一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结、顾况,与他同时的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响较大,故尔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元白诗派”。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二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可以包括贾岛、姚合,以至著名诗人李贺,史称“韩孟诗派”。这一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其诗排奡瘦硬,以至艰涩峻刻。三是以韦应物、刘长卿为主的大历诗人和柳宗元。这派诗人以清丽淡远为主要特色。P.234(二)
99、刘长卿以五言诗享誉当时,自诩“五言长城”。 P.238(二)
100、大历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P.240(二)

101、孟郊不但生活艰苦,作诗也特别艰难,有如“诗囚”,他尚古拙,求奇险,好瘦硬,不以平淡清新为意,在奇险古奥中争胜负,在苦涩滞重中见新意。前人评孟郊贾岛二人诗有“郊寒岛瘦”之称,这一“寒”字,正是孟郊生活之艰苦与作诗之艰苦叠加出的效果。P.243(二)
102、贾岛也以苦吟著称,诗风清奇僻苦、瘦硬幽新,作诗刻意于琢磨锻炼,“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也是他的缺点,劣者有句无篇,使诗风流于枯槁寒酸。P.245(二)
103、李贺也是一个著名的苦吟诗人。P.247(二)
104、李益的边塞诗写得最多最好。P.250(二)
105、刘禹锡的诗以豪迈为主要特色,后人称之为“诗豪”。 P.254(二)
106、《诗经》中的“风”诗,早就具备了乐府诗的特色。至汉代,乐府诗正式问世。至建安魏晋时期,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了继承。北朝乐府较好的继承汉制。唐代产生了新乐府,首创者即是诗圣杜甫,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用旧题写乐府始于李白。李贺也用旧题写乐府。)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是在继承杜甫的新题乐府的基础上,正式提出“新乐府”的概念,并将它发展成一场有理论指导,有明确宗旨的大规模的运动。对新乐府作出贡献的,杜甫之后,白居易之前主要有元结、顾况等人,与白居易同时的主要有李绅、元稹、张籍、王建等人。P.256-P.257(二)
107、元结的新乐府有《系乐府十二首》。P.257(二)
108、顾况的代表作是《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P.258(二)
109、白居易对“新乐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首先,白居易认为,文艺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的产物,优秀的文艺都应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都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其次,他认为文学不仅具有反映社会的价值,而且也具有能动地改造社会、干预政治、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巨大功能。他特别提倡周朝的采诗制度,认为这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最好手段。最后,他也论及到文学的特性、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他认为文学应以情感人,以美感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P. 261-P.262(二)
110、白居易在编定自己的诗集时,将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讽谕诗都可以算是新乐府诗。其中《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是代表作。P.263(二)
111、白居易的感伤诗中的两首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P.269(二)
112、张籍、王建以创作新题乐府著称,合称为“张王乐府”。 李绅是最早明确地以《新题乐府》为题写新乐府诗的。P.274(二)
113、元稹的乐府诗有《田家词》、《织妇词》。P.275(二)
114、张籍的乐府诗有《野老歌》。P.276(二)
115、王建的乐府诗有《水夫谣》。P.277(二)
116、“以文为诗”是韩诗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奇崛险拗是韩诗的另一主要特色。P. 298-P.299
117、柳宗元散文成就最高,大体可分为论说、寓言、游记、传记、骚赋五类。P.305(二)
118、柳宗元开创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被后人视为游记之祖。P.307(二)
119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所写的八篇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包括:《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记住前四篇即可)。P. 308(二)
120、柳宗元的诗的总体风格是清朗疏淡、幽峭深婉。苏轼称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P. 313(二)
121、中唐其他古文家还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权德舆等。P. 315(二)
122、李商隐是中晚唐之际成就最高的诗人。P. 322(二)李商隐今存诗六百余首,众体皆备,而尤以七言近体成就为最高。李商隐又师承极广:屈原、阮籍、杜甫、韩愈、李贺、六朝诗、民歌。P. 325(二)
123、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曳而不失厚重,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P. 327(二)
124、陆龟蒙的小品文颇有成就,均收入其自编的《笠泽丛书》中。P. 338(二)
125、罗隐著有《谗书》五卷。P. 339(二)
126、唐传奇分为爱情婚姻题材,包括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文人仕途题材,包括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历史题材,包括陈鸿《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豪侠行义之作,包括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裴铏《聂隐娘》和《昆仑奴》、薛调《无双传》;神仙怪异题材,包括牛僧孺《郭元振》、李复言《李卫公靖》、裴铏《韦自东》。P. 346-P.348
127、词有各种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谓之词牌,如《菩萨蛮》、《苏幕遮》、《忆江南》、《念奴娇》等。每首词,可以无题目,但绝不可无词牌。词是依曲填写的,所以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乐谱,这就决定了每个词牌的句数,每句的音节,也就决定了词本身的句数、字数、用韵的位置及平仄关系,也就是说,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即所谓“调有定格,字有定声”。词是供演唱用的,一支乐曲演奏一遍叫一阙,所以一段歌词也叫一阙,或称一片。一般的乐曲演唱时要重复一遍,所以词一般也就分为上下两阙。只有一段歌词的词称单调,当然后世也有一首词有三阙或四阙的。词又根据篇幅的大小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长调又称慢词。(词的文体特点,了解)P. 366(二)
128、中唐以后,韦应物、戴叔伦、张志和、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竞相试作,文人填词风气渐开。P. 368(二)
129、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代表作有《菩萨蛮》、《梦江南》。温庭筠使词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开创了真正的文人词的传统。P. 371-P. 373(二)
130、韦庄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P. 374(二)
131、花间词就是晚唐五代文人词。
132、南唐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P. 381(二)
133、李璟的代表作是《摊破浣溪沙》。李煜的代表作有《望江南》、《浪淘沙》、《虞美人》等。P. 383 P. 385(二)
二、名词解释:
1、赋、比、兴:《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比,即比喻,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P.52-P.53
2、《春秋》:本是东周时期各国史书的通称。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编年史,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P.60
3、《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它的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P.60
4、《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独立的编年体史书,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P.64
5、《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校理群书,得三十三篇,按国别分为十二国策,定其名为《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P.73

6、《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此书约成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的。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不同的本子。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形成的,共包括《学而》、《为政》等二十篇。P.87
7、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孟子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他还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P. 99-100
8、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造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辞”才被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P.130
9、《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又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所以“离骚”就是遭受忧愁。P.134
10、《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中借助人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11、互见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P.263
12、乐府: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乐府就是乐府机关采集的民间歌谣。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妇行》、《东门行》。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的问题,如《白头吟》、《孔雀东南飞》。其四,反映社会动乱给文人造成的忧惧漂泊之痛,如《枯鱼过河泣》、《西门行》。P.297-301
13、《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是萧统为编选这部诗文集而收集东汉末年的五言诗时,所收集到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又都失去了题目的无名氏作家的作品。萧统把它们编在一起,起名《古诗十九首》。作者们大概都是些失意文人,他们或直抒胸臆,或借题发挥,抒发的大都是些个人的利害得失,怀才不遇,以及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P.317
14、建安风骨: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P.23-24(二)
15、左思风力:左思《咏史》八首无论是抒写志向怀抱、愤懑反抗,还是写自己的遗世高蹈、大彻大悟,均能古今融合,气势雄健;直抒胸臆,慷慨淋漓,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与以潘、陆为代表的繁缛雕饰之风迥异,表现了鲜明的创作个性。不但对咏史诗的题材有极大的开拓,而且他这种“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独创表达方式,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左思风力”。P.57(二)
16、《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燕集于山阴之兰亭,各赋诗咏怀。羲之为序,记叙燕集之盛况,名《兰亭集序》,最为传诵。P.62(二)
17、新体诗: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说有了突破性发展。周颙借鉴转读佛经之声,对汉语语音的天然声调进行规范,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声、韵、调的相互配合,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至此,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基本确立。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体诗,世呼为“永明体”。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王融。P.86(二)
18、宫体诗:“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的体态、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宫体诗代表人物,梁代有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陈代有陈后主及其“狎客”江总、孔范等人。P.90(二)
19、骈文:也称骈偶、俪文、四六等,是一种通篇对偶或以对偶句为主构成的文章。这种以偶句为主的规范化、格律化的文体与自由抒写的散文相对立而存在,表现出形式、情调和风格上的明显不同。P.94(二)
20、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7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四杰中当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最高。他们身上也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但与宫廷诗人不同的是,他们力求创新的精神与成就显然更强更大。P.157(二)
21、大历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其中成就较高者当推钱起、卢纶、戴叔伦。这些大历诗人的创作内容比较贫乏。P. 239(二)
三、简答:
1、简述《诗经》的语言特点。P.53-P.54
(1)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例如:《关雎》。(2)“国风”和“小雅”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例如:《采薇》、《采葛》。(3)《诗经》的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悠悠”)及双声(如“踟蹰”、“黾勉”、“参差”)、叠韵(如“沃若”、“逍遥”、“辗转”)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感情和自然景色,同时也造成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4)《诗经》的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2、举例说明《左传》辞令的特点。P.71-P.73
(1)《左传》中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2)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如展喜犒师就是利用道义的力量,使齐侯自知无理而撤军。(3)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利害,便讲得坦率而深入,有力地打动了秦伯。
3、举例说明孟子作品的艺术特点:P.100-P.103
(1)在孟子的文章中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再如他针对许行的观点,通过设问,充分地暴露了许行观点的不切实际。还有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章,也都具有这种特点。(2)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如他指斥公孙衍、张仪为“妾妇之道”,甚至骂杨朱、墨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这些都表现出孟子锋芒毕露、刚正不阿的个性。(3)以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在书中俯拾即是。如缘木求鱼、揠苗助长、奕秋等。
4、简述《庄子》的艺术成就。P.109-P.115
(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内心感受,形成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整部《庄子》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庄子认为大道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庄子在运用寓言时很少把寓意点明,而是留给读者去体悟。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庄子的寓言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造成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3)意出尘外的想象。(4)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5、简述《荀子》的写作特点。P.118
(1)《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除了《成相》以下的八篇,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构思缜密、结构严谨、论证周详、条理明晰。(2)《荀子》的另一个特点是醇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
6、简述散体大赋的特点。P.190-P.191
(1)散体大赋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家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学说发展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2)从形式上说,这类作品都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几乎都是一样的假设上两个或三个人,让他们各自代表一方,互相攻驳辩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那一方大获全胜。(3)这类作品的代表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从内容上说多是描写帝王的宫殿、帝王的狩猎、帝王的祭祀,以及帝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从思想倾向上说,大多是空有讽刺之名,实际上是一种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
7、简述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点。P.195
(1)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有空间的转移,有时间的流动。(2)讲究绘声绘行,有声有色。(3)极大程度地利用了中国方块字在字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在文章的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8、简述《汉书》的思想特征。P.276-P.284
班固是一位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极深的儒者,因此《汉书》的揭露性和批判性远不如《史记》那样广泛、深刻、尖锐、彻底。但与《史记》比起来,《汉书》在思想内容上也有许多新的特点:(1)反对分裂割据,维护王朝统一;反对外戚专权,维护刘氏正统。(2)歌颂了一批具有爱国思想和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如在《苏武传》中,班固热情地赞扬了苏武那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其爱国精神是很感人的。(3)班固看人更注意整体,更注意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许多偏颇之见,从而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更为公允。例如贾谊,司马迁在《史记》他的列传中只收了《吊屈原赋》和《服鸟赋》,字里行间满含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贾谊在读者面前完全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而到了《汉书》中,班固引入了他的长篇巨制《陈政事疏》,从而使贾谊凛然以一个政治家的面貌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9、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P.302-P.305
(1)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2)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张地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效果来突出罗敷的美,极为精彩。还有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如《江南》。
10、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P.320
钟嵘说《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好处有以下三点:其一,是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高度融合。如《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其二,是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两句,在表现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极了。其三,是语言的浅近凝练,韵律和谐。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迹,而又让人感到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贴。大批判家刘勰说:“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1、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P.30-P.33(二)
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其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12、简述《咏怀诗》的内容。P.45-P.46(二)
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态。(2)《咏怀诗》中,也有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的,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
13、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P.70-P.71(二)
由于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陶渊明的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
14、简述鲍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P.84-P.85(二)
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和建安风骨的传统精神,用诗歌来反映现实。(2)他对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此外,鲍照学习南朝民歌所写的五言四句小诗,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颇有影响。(3)鲍照对古代诗歌的题材也有新的开拓,特别表现在边塞诗方面,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5、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P.111(二)
(1)南朝乐府民歌一改汉乐府民歌多长篇,多叙事的特点,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而以抒情为主。每首诗集中写一点,不拖沓繁缛,既明快,又含蓄。(2)诗中长于委婉细腻的笔法,尤善描写心理活动,将主人公刹那间的感情片断表现得淋漓尽致。(3)在语言运用上,不仅有传统民歌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充分利用汉语谐音的特点,大量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散”双关聚散之“散”,用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其他如以“棋”双关“期”,以“莲”双关“怜”等,比比皆是,这样就避免了直抒,将难写之情以隐语出之,委婉含蓄,耐人回味。
16、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P.183-P.184(二)
岑参的边塞诗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因而以形式自由的歌行体,尤其是善于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体最为擅长。在使用这一形式时,往往即事命题,字里行间充溢着奇情壮彩,昂扬着勃发英气。要之不离“奇”、“丽”二字。其创作手法不外有三,一是丰富的想象,二是大胆的夸张,三是多变的节奏。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想象奇特丰富,夸张大胆,句式上破偶为奇,三句一转。节奏多变,跳跃灵活。例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17、简述柳宗元寓言的成就和特点。P.306(二)
(1)柳宗元创造性地将寓言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意味的新文体,他是中国寓言文学的真正完成者。(2)柳宗元的寓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如《黔之驴》讽刺那些表面上声威显赫、实际上无德无能的人物。(3)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情节曲折。(4)通过精彩的描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5)短小精悍,语言简练峻洁。如《黔之驴》中写老虎对驴的戏弄挑逗:“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18、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P.326-P.328(二)
(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他的诗无不透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其名作《锦瑟》、《夜雨寄北》。(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如其《安定城楼》一诗,八句中连用四个典故,多而切合事情,精妙绝伦。(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如“集鸟翻鱼艇,残虹拂马鞍”,一个“翻”,一个“拂”,写尽了水禽飞舞嬉戏、残虹行空如彩的景象。此外,如其“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大量传世名句精美典雅,曲尽唱叹之妙。
四、论述:
★1、论述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P.151-P.160
(1)屈原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在备受打击时诗人也曾有过迟疑和彷徨,设想独善其身:悔相道之不察兮,严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他对未来的道路也进行过苦苦的探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屈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屈原作品的基调是“苦恋”,感情核心是“恋”,却表现为“苦”。 ▲(3)屈原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浪漫色彩。在《离骚》中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幻想的形式表达生活的波涛在内心所激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现实中遭到失败后,他乘坐以美玉、象牙镶嵌的宝车,由飞龙驾驶,腾空而逝,辞国远游:朝发轫于新疆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侍,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显示出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4)独具特色的比兴手法。《楚辞》中的比兴比起《诗经》有重大发展。《楚辞》纯粹的起兴已经消失,而是注意在诗中将比喻成片连用,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5)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富开创性,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骚体”诗。屈原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如羌、凭、修、些等楚地方言在诗中的运用,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屈原还在诗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也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2、举例说明《史记》强烈的抒情色彩。P.264-P.267
(1)鲁迅先生曾盛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含义之一就是指这部著作的强烈的抒情性而言。《史记》是一部饱含着作者激情的文学著作,司马迁主要是要通过写史来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史记》中这种全篇都像一首诗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一篇之中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的篇章则是很多的。有些段落中,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特别是那种让作品人物 “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如《刺客列传》荆轲在易水送别时作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到廉颇失势时,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他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3)《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这种特点在那些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项羽本纪》、《伍子胥列传》、《荆轲列传》等就是如此。
★3、联系作品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P.227-P.229(二)
杜诗的抒情,以后人一致公认的“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集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非顿挫不足以尽之;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换言之,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但几经反复,它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老杜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特别是美学观有密切的关系。安史乱前,盛唐气象培育了老杜磅礴的气魄和崇高的理想,但涉世之后,他看到的只是政局腐败、江山日非。安史乱后,他的忧愤更广了,再加之他歌咏的两大主题忧国与忧民之间总横亘着激烈的矛盾,这都使他的诗歌在立意方面必然导致“沉郁”的风格。政治思想受压抑,美学思想也必然受到扭曲,这样就从壮美一变而为沉郁顿挫。老杜忧国忧民和表现自己不幸遭遇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风格,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共三段,每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可谓“一篇之内,三致志焉”,极具沉郁顿挫之情,而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短篇严格的律诗中,老杜照例能将沉郁顿挫的特点发挥得酣畅淋漓。如《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一联充满向往之情,感情是激昂向上的;第二联充满了荒凉之感,感情突转为悲伤向下;第三联充满了景仰之情,感情再次昂扬向上;第四联充满了凭吊之悲,感情又跌入沉痛。几经反复,一颗英雄惜英雄的沉郁之心,被表达得极为顿挫有致。
▲4、试述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P. 247-P.250(二)
由于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而心理又极度压抑;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也以奇著称。但他的诗不但是怪奇、奇丽,而且是诡奇以至怪诞,为浪漫主义又增加了新色彩。其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构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二是意象奇特,选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陆离以至荒诞不经的意象。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凤凰叫”已很奇特,再配之以“昆山玉碎”则奇上加奇,接着又以“芙蓉泣露香兰笑”来形容不同的声音效果更是出人意外。李贺在选择意象时还经常撷取阴森幽怖、鬼气拂拂的画面。因而诗中常出现怨鬼愁吟、山魅食祭、萤丘荒冢等形象。三是语言修辞奇特,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通感。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血”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总之李贺的诗诡谲怪奇,堪称“骚之苗裔”,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5、试述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P. 279-P.281(二)
唐代古文的发展,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元结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其余响。(1)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所谓“小中兴”时期。但社会矛盾并未真正缓和。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2)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的推动力量和指导思想。(3)从古文自身发展的情况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已经开始,后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出一大批倡导古文的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4)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的道统文学理论。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萧颖士、柳冕等强调人文成化,元结等强调褒贬讽谏,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