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中药药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1.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
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
温热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提高植物神经功能。
2.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3.增强能量代谢,产热增加。
4.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强心升压。
寒凉药的现代科学实质研究
1.降低植物神经功能。
2.降低内分泌系统功能。
3.降低能量代谢。
4.减弱心血管系统功能。
五味的现代认识
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四性的物质基础,是产生功效的基本物质。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
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
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升降浮沉的现代认识
1.升降浮沉的概念与表现
2.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本身的性味密切相关
3.升降浮沉的现代研究
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有效,能选择性提高兔、犬离体或在体子宫肌的张力。
麻黄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
附子辛、热属升浮,有强心、抗寒、抗休克作用。
浙贝性苦寒属沉降,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羚羊角咸寒属沉降,有镇静、抗惊厥、解热、降血压作用。
归经的现代认识
1.中药药效与归经
具有抗惊厥作用的22味中药均入肝经。
具有泻下作用的18味中药均入大肠经。
具有止血作用的21味中药均归肝经。
2.中药药动学与归经
中药归经与有效成分分布密切相关。
14C-鱼腥草素由呼吸道排出,为鱼腥草归肺经提供依据。
3H-川芎嗪的靶器官是肝脏与胆囊,与川芎归肝、胆经的理论相吻合。
3.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
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13种补肾药中含有较高的锌、锰配合物,通过锌锰“归经”而补肾。
归肝经的中药富含Zn、Fe、Cu、Mn,与肝脏是微量元素Zn、Fe、Cu、Mn富集之地相符。
环境因素
解表药
概述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外感风热。
2. 分类
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细辛、防风等。
辛凉解表药 柴胡、葛根、牛蒡子、薄荷等。
┌ 发汗作用
│ 解热作用
3. 药理作用 ┼ 镇痛作用
│ 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 抗过敏作用
└ 抗菌、抗病毒作用
常用药物 麻黄 桂枝 细辛 柴胡 葛根
麻黄
1.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化学成分:左旋麻黄碱(占总生物碱的80~85%);伪麻黄碱,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次碱;挥发油、I-α松油醇;鞣质等。
3.药理作用:发汗、平喘、利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解热抗菌抗病毒、其他。
4.现代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 预防
鼻塞 滴鼻
防治低血压状态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5.不良反应:眼球突出、举尾反应、紫绀、兴奋、不安、失眠。
桂枝
1.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2.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等。此外鞣质、粘液质及树脂等。
┌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
│
│ 解热、镇痛
│
│ 镇静、抗惊厥
│
3.药理作用 ┼ 抗炎、抗过敏
│
│ 抗菌、抗病毒
│
└ 其他作用、
④高脂血症。
⑤流行性腮腺炎。
⑥其他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多形红斑,扁平疣等。
5.不良反应
①中枢抑制 嗜睡、工作效率↓、深睡。
②消化道反应 食欲减退、腹胀。
③肌注可致过敏反应。
葛根
1.功效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
2.化学成分 黄酮类(大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7-木糖甙、4′,6′′-O-二乙酰葛根素、4′-甲氧基葛根素等)。
┌ 解热
│
3.药理作用 ┤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
└ 其他
4.临床应用
主治 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
现代临床应用
① 偏头痛 葛根片
② 突发性耳聋 葛根片
③ 高血压病 葛根片
④ 冠心病 葛根素iv或id。
细辛
1.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2.化学成分:挥发油、甲基丁香酚、α-蒎烯、β-蒎烯、黄樟醚、爱草脑、细辛醚、柠檬烯等。
3.药理作用:镇静、镇痛,解热,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提高机体代谢功能,平喘、祛痰,强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压,抗菌抗病毒,局麻。
4.临床应用
主治 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现代临床应用 ① 头痛 ② 慢性支气管炎 ③ 局部麻醉:3%细辛挥发油注射剂 ④ 心绞痛 细辛挥发油加冰片 ⑤ 阳萎 细辛泡茶(5g/杯) ⑥ 心律失常
5.不良反应 ① 日用大剂量(720g/日)→口唇、舌尖、指尖发麻。 ② 黄樟醚有致癌作用。 ③ 肝、肾脂肪变性
清热药
概 述
1.清热药的功效、主治及分类
概念: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凉血。
主治:各种里热证,也用于其他热证。
分类:清热泻火 石膏、知母、栀子等。
清热凉血 犀角、生地黄、玄参等。
清热燥湿 黄芩、黄连、黄柏等。
清热解毒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等。
清虚热 地骨皮、银柴胡等。
2.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解热作用 抗炎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作用 他作用
概述
1.泻下药的功效主治与分类
概念:以通利大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功效:通利大便、荡涤实热、攻逐水饮。
主治:大便秘
2.药理作用:泻下作用、利尿作用、抗感染及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
大黄
1.功效: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
2.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包括2种存在形式: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甙,少部分为游离形式的甙元。
┌ ① 结合形蒽醌:蒽醌甙
│
│双蒽酮甙:番泻甙A、B、C、D、E、F
│
│ ② 游离形甙元: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
└ ③ 其它:鞣质类物质 α-儿茶素、没食子酸
3.药理作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改善肾功能、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
4.临床应用
便秘、各种出血、急性菌痢肠炎、急腹症、肾功能衰竭、高脂血症。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功效:祛除风湿、解除痹痛。
主治:风湿痹痛。
2.常用祛风湿药
秦艽、五加皮、防己、独活、雷公藤、清风藤、豨莶草、威灵仙、木瓜、臭梧桐。
3.药理作用
抗炎 镇痛 免疫抑制 降压 肌松和解痉
秦艽
1.功效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
2.化学成分
生物碱 秦艽碱甲(龙胆碱);秦艽碱乙(龙胆次碱);秦艽丙素;龙胆苦甙。
挥发油
3.药理作用
抗炎 镇静、镇痛、解热 抗过敏 其他作用
防己
1.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2.化学成分
生物碱 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粉防己丙素、粉防己乙素。
其他 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
3.药理作用
抗炎 抗过敏 解热镇痛 对心血管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高血压;冠心病;矽肺;肿瘤。
5.不良反应
粉防己碱 治疗量无不良反应;大剂量静脉注射引起局部疼痛、静脉炎、血红蛋白尿、贫血、头昏、恶心、呕吐、窒息、急性肾小球坏死。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功效:温里散寒、温肾回阳。
主治:里寒证。
2.常用温里药
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胡椒、小茴香、干姜、高良姜。
3.药理作用
温里药主要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消化系统作用 对神经系统作用 抗炎 增强免疫功能
附子
1.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2.化学成分
含有多种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
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
消旋-去甲乌药碱
氯化甲基多巴胺
去甲猪毛菜碱
3.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神经系统作用 抗炎 增强免疫功能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休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等。
5.不良反应
主要因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
①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② 头昏眼花。
③ 口舌及全身麻木。
④ 严重时出现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抽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
肉桂
1.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2.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桂皮油):桂皮醛、桂皮酸。
3.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血液系统作用 镇静、镇痛、解热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腰痛。
银屑病、荨麻疹。
胃肠功能失调。
干姜(生姜)
1.功效: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燥湿消痰。
2.化学成分:挥发油(姜醇、姜烯、水芹烯等);辛辣成分(姜辣素、姜烯酮、姜酮、姜萜酮、姜酚)。
3.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镇静、镇痛、解热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干姜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肢冷脉微、痰饮咳喘。
生姜用于流感、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
急性细菌性痢疾。
胃十二指肠溃疡。
解救半夏、天南星等中毒。
概述
1. 功效与主治
功效:消食化积。
主治: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失常。
2. 药理作用
①助消化作用
消化酶作用。
维生素作用。
促进消化液分泌。
②增强胃肠蠕动,排除胃肠积气
鸡内金 增加胃运动功能,加速排空速度。
莱菔子 增加胃肠节律性收缩。
山楂 对松弛状态的胃平滑肌有促进收缩作用。
山楂
1.功效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2.化学成分
有机酸、山楂酸、枸椽酸等
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牡荆素等
脂肪酶
核黄素
Vc等
3.药理作用 助消化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其他作用
莱菔子
1.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2.化学成分 挥发油,芥子碱。
3.药理作用
①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② 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③ 其他作用 抗菌、抗炎、降压。
④ 应用 肠道疾病 高血压病。
4.临床应用
各种出血性疾病
高脂血症和冠心病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
主治:血瘀证。
2.常用活血化瘀药
丹参、赤芍、川芎、益母草、延胡索、红花、桃仁、莪术、蒲黄、五灵脂、水蛭等。
3.药理作用
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其他作用。[图例]
丹参
1.功效 祛瘀止痛、活血化瘀、清心除烦。
2.化学成分
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
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丹参素。
3.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保肝 镇静 抗菌
4.临床应用
①冠心病┌ 口服丹参制剂┌用药1月 ECG改善率30%~50%。
│ │
│ └用药1年 ECG改善率明显提高。
│
│ 注射剂作用比口服制剂疗效更显著。
│
└ 静脉注射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抢救。
② 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
③ 化脓性感染。
川芎
1.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2.化学成分 川芎嗪、阿魏酸
挥发油
藁本内脂
3.药理作用
扩血管 抗血栓形成 解痉
4.临床应用
冠心病 川芎嗪静脉滴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缺血性脑血管病。
益母草
1.功效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2.化学成分 生物碱 :益母草碱、益母草定、水苏碱 。
苯甲酸、月桂酸、亚麻酸、油酸。
3.药理作用
对子宫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4.临床应用
产后子宫出血和复旧不全。
急性肾小球肾炎 湿热壅盛型。
心绞痛、心肌梗死。
延胡索
1.功效 活血、利气、止痛。
2.化学成分
生物碱 近20种 延胡索乙素(四氢巴马汀)活性最强。
其他有延胡索甲素、丑素、去氢延胡索甲素等。
3.药理作用
镇痛
镇静催眠
抗心绞痛
抗溃疡
4.临床应用
①止痛 延胡索乙素治疗胃肠绞痛、肝胆疼痛,也用于神经痛、月经痛、术后止痛、分娩痛、产后宫缩痛等。
②失眠 减少多梦现象,无明显头昏、乏力等后遗反应。
5.不良反应
延胡索乙素
偶见嗜睡、眩晕、乏力。
大剂量抑制呼吸。
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概述
1. 功效与主治
定义:以安神定志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功效:重镇安神、养血滋肝。
主治:实证:心神不宁、惊悸不眠、烦躁易怒、惊痫、癫痫。
虚证:虚烦不眠、心悸怔忡、健忘。
2.分类 重镇安神类:朱砂、磁石、琥珀、龙骨
养血安神类: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
3.药理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
抗惊厥作用
酸枣仁
1.功效 养心安神、敛汗生津。
2.主要化学成分 脂肪油(约占31.8%)、多种蛋白质、酸枣仁皂甙、白桦酯酸、白桦酯醇、多
糖、黄酮类。
3.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其他作用
4.临床应用 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神经衰弱性失眠。
5.不良反应
兴奋子宫作用(孕妇慎用)。
地龙
1.功效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2.主要化学成分 蚯蚓解热碱、蚯蚓素
蚯蚓毒素、蚓激酶
3.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 镇静、抗惊厥作用 平喘作用 抗血栓作用 降压作用
4.体内过程
抗凝成分:一级动力学消除,二室模型。
毒性成分:一级动力学消除,一室模型。
5.临床应用
肺炎、流脑、乙脑所致高热惊厥。
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血栓性疾病。
6.不良反应
兴奋子宫 蚯蚓素有溶血作用(孕妇慎用)。
概述
1.功效与主治
定义 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
分类 凉开药:冰片。
温开药:麝香、苏合香、石菖蒲。
2.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炎作用 其他作用
麝香
1.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2.主要化学成分 麝香酮(含量约占2.5%~5.4%)、降麝香酮
5-β-雄甾酮
胆固醇类化合物
3.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炎作用 其他作用
4.体内过程
麝香酮灌胃吸收迅速、易通过血脑屏障
5.临床应用
热病神昏;中风痰厥;痈肿瘰疬;冠心病;心绞痛。
6.不良反应
麝香对离体心肌细胞自主节律有抑制作用。
麝香酮长毒实验证明能使肝脾肿大 ──→ 肝功严重损伤者慎用。
补虚药
一、定义
凡能补充物质,增强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二、分类
补气药 人参、党参、黄芪、甘草、刺五加、白术。
补血药 当归、白芍、何首乌、熟地、阿胶。
补阴药 枸杞子、沙参、麦冬、女贞子、山茱萸。
补阳药 鹿茸、淫羊藿、冬虫夏草、补骨脂、菟丝子。
三、
3.药理作用
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对内分泌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延缓衰老的作用
本文标签:新疆自考医学类2019年自考中药药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xinjiangzikao.com)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