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新疆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章节串讲四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导语】2025年4月新疆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章节串讲:
第四章 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①力比多是由正常的对象转移而无所发泄时的本能冲动。力比多与饥饿相同,是一种力量。力比多是游离不定的和不可摧毁的。力比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力比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停滞和退化两个危机。
②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营养本能。后期提出生本能与死本能的概念。本能遵循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③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心理结构分为意识、潜意识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前意识。在《自我与本能》中,弗洛伊德建立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新学说。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新的人格结构。
本我是最原始的系统,它处于思维的初级过程,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难以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各种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本我永远追求快乐原则。自我处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一面产生于本我,一面连接着现实。自我根据现实原则。自我的次级思维过程包括感知、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记忆。
当儿童从恋母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便出现了超我。超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叫良心,另一部分叫自我理想。自我和超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其中自我控制着本我的盲目激情,以保护机体免受伤害,而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具有是非标准,它可能会延迟本我的满足,也可能不让本我获得满足。 关系:超我与本我一样是非理性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我的非理性表现在本能要求上,而超我的非理性表现在道德规则上。超我具有先天性,超我的形成不仅包含着父母的现实影响,也包含着种族进化过程中所积累的历史影响。
④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口唇期 (出生-1岁) 性本能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吮吸、咀嚼、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喂食是特别重要的。例如,婴儿突然断奶或断奶太早,后来可能会过分纠缠配偶或者过分依赖配偶。
肛门期 (1-3岁) 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与儿童之间大的冲突。父母创造的情绪氛围有持久影响。例如儿童如果因上厕所时发生的意外而受到惩罚,就可能会变得抑制、肮脏或浪费。 前生殖器期 (3-6岁) 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望(恋母情节或恋父情节)。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和与之竞争的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
潜伏期(5-11岁) 性器官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持续不停地发展。
青春期 (11-13岁)以后 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
⑤在力多比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在某一阶段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再继续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称为停滞。发展到下一阶段的力多比又倒流回到先前停顿的地方,称为退化。
⑥焦虑可分为真实性焦虑、神经病焦虑和道德的焦虑。儿童的焦虑倾向来自遗传,其根源都是由于力多比得不到发泄。焦虑的防御机制:压抑、反向作用、投射、退化、停滞。
2.霍妮的基本焦虑理论
儿童的基本焦虑来自人际关系的困扰。焦虑就是一个孩子在一个充满潜在敌意的世界里所抱有的一种孤独和无助感觉。
形成基本焦虑的不利因素:处境不良、人格中的自我失调。 应对基本焦虑的三种主要手段:趋众、逆众或离众。
防御策略:盲点作用、分隔作用、合理化作用、过分自控、自以为是、捉摸不定和犬儒主义。
3.埃里克森的同一性渐成说
同一性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较为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
①婴儿前期(0-1.5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如果危机没有得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胆小惧怕。 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人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我们可以说,得到信任的儿童敢于希望,这是一个注重未来的过程,而缺乏足够信任的儿童不可能怀有希望,因为他们必须为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而担忧。所以他们被目前所束缚。
②婴儿后期(1.5-3岁)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就形成意志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疑虑。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他们学会了走、爬、推、拉和交谈。更通俗地说,他们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因而儿童从这时起就介入了自己意愿与父母意愿相互冲突的矛盾之中。
③幼儿期(3-6岁)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如果这个阶段的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卑感。 在这一时期,儿童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行为和幻想,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
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胜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的美德。埃里克森把目的解释为:“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尽管这种目的曾被幼年的幻想,被内疚、被对惩罚的丢魂落魄的恐惧所阻挡”(1964,第122页)。随着儿童在前面三个阶段中所遇到的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就获得了希望,意志和目的三个积极的美德。
④童年期(6-12岁)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 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技巧。如果儿童获得的勤奋感胜过自卑感,他们就会以能力的美德离开这个阶段。象以上论述过的其它美德一样,能力是由于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或漠不关心造成的。
⑤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不确定性或说是无归属感、为人冷谈冷漠、缺乏关爱的意识。
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中的过渡阶段。在前四个阶段中,儿童懂得了他是什么,能干什么,也就是说,懂得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们这样做,他们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大成人了。获得个人的同一性就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 然而,这个阶段自身应当看作是一个寻找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时期。埃里克森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他用这一术语来表示青年人和成年期的间隔。
⑥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爱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没有形成有效工作与亲密能力的人会离群索居,回避与别人亲密交往,因而就形成了孤立感。埃里克森列举出为了有益于个人与社会而应当发展怎样一种亲密关系:
1、感情共鸣的情欲高潮
2、一个值得爱的伴侣
3、异性
4、能够并乐意与他分享相互的信任
5、能够并乐意与他共同严格遵守 a、工作周期 b、生殖周期 c、娱乐周期 6、还应使后代在所有发展阶段安全满意地发展。(1963,第266页)
如果个人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亲密能力胜过孤立能力,他们就会形成爱的美德。
⑦成年中期(25-65岁) 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的解决,就会形成自私自利。
⑧成年后期(65岁以上) 自我完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
如果个人获得的自我完整胜过失望,那他或她就以智慧的美德为一生的特征,埃里克森把智慧定义为“以对人生本身超然的关心,来面对死亡本身”。
本文标签:新疆自考教育类2025年4月新疆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章节串讲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xinjiangzikao.com)
⊙小编提示:添加【新疆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新疆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扫码“快速报名”新疆自考)
填写下方信息,马上领取新疆自考《备考方案》!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