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公共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6:05 编辑整理:新疆自考网 【字体: 【学历咨询】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1.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1.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1.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1.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2.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2.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2.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2.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9、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11、个别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

  2.12、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

  2.13、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2.14、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

  2.15、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

  2.16、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2.17、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2.18、劳动生产率: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

  2.19、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20、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2.2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2.2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2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24、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2.25、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2.26、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27、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2.28、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

  2.29、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30、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2.31、价值规律: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2.32、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2.33、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种方式,它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34、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其他人还看了:
免责声明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新疆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公共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编辑:新疆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6:05  阅读(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1.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1.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1.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1.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2.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2.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2.7、价值: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2.8、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9、抽象劳动: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11、个别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各个商品生产者各自花费的劳动时间。

  2.12、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

  2.13、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2.14、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劳动的丰富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

  2.15、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

  2.16、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2.17、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2.18、劳动生产率:指劳动的生产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时间来表示。

  2.19、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提供给社会的,构成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其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20、私人劳动: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其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2.2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2.22、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2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24、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2.25、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2.26、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27、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2.28、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

  2.29、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30、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

  2.31、价值规律: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2.32、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2.33、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种方式,它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34、市场机制: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关注新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