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刑法原理与实务》模拟试卷(含答案)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B )
A. 犯罪的一般客体 B. 犯罪的同类客体
C. 犯罪的直接客体 D. 犯罪的对象
2. 甲某因被害人乙某曾与其妻子吵架,而带领二人到乙某家中,质问乙几句之后,便当胸一刀刺破心脏.然后又将乙某拖出房屋外,乙某倒地.甲某等人见状未予理会,径自离去.( B )
A.甲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B.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C.甲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甲某等人构成聚众斗殴罪
3.甲因为重男轻女,将妻子刚生下才3天的女婴包裹好放在医院门口,躲在一边观察.见有 众围观,议论,便放心离开.第二天一早,甲又到医院门口察看,见女婴还在,但女婴却因晚间气温过低被冻死.法官据此判决甲构成遗弃罪.甲的行为属于( C ).
A. 纯正的作为犯 B. 不纯正的作为犯 C. 纯正的不作为犯 D. 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4.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拿石块将其头部砸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 B )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对象错误
5.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C ).
A. 缓刑 B. 管制 C. 假释 D. 减刑
6.某甲企图投毒杀害某乙,但因为使用的毒药没有达到致死量,所以仅导致某乙昏迷.某甲误以为某乙已经死亡,将"尸体"背到山中掩埋,致某乙窒息死亡.( B )
A.某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某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某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D.某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7.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C )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8.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D )
A.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
D.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9.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D )
A.甲取得患有绝症的病人乙的同意而将其杀死,甲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以出卖为目的收买生活贫困的妇女乙后,经乙同意将其卖给一个富裕人家为妻,甲仍然构成拐卖妇女罪;
C.甲征得不满14周岁的幼女乙同意而与之发生性行为,甲仍然构成强奸罪;
D.甲在收买被拐卖的妇女乙后,按照乙的意愿没有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对甲仍然应当追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刑事责任.
10.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D )
A.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B.行政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C.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经企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实施的盗窃电力的行为,可以成立单位犯罪,但不对单位判处罚金,只处罚作出该决定的单位领导和直接实施盗窃行为的责任人员
11. 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 A )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12下列情形哪一项属于自首 ( A )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
B.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
C.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
D.甲给监察局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
13.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 B )
A.属于强奸预备 B.属于强奸未遂 C.属于强奸中止 D.不构成强奸罪
1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关于首要分子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D )
A.首要分子只能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人
B.首要分子只能是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首要分子都是主犯
D.首要分子既可以是主犯,也可以不是主犯
15.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甲,乙随后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两人经谋划后,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丁必须于次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丙.丁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C )
A.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
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C.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16.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耍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甲怕时间长了被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异地以 4000元卖掉.对甲应当如何处理 ( D )
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
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
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
D.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
17.甲是某搬运场司机,在搬运场驾车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不慎将另一职工轧死.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 C )
A.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理
B.按交通肇事罪处理
C.按重大责任事故罪处理
D.按意外事件处理
18.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 B )
A.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C.两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19.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法定原则,_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_和承担的_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D )
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20.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 A )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ABCD ).
A. 不法侵害已经完结 B. 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
C. 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 D. 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些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 CD )
A.参与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造成被运送人死亡的;
B.参与绑架他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的;
C.参与强迫卖淫集团,为迫使妇女卖淫,对妇女实施了强奸行为的;
D.参与走私,并在走私过程中暴力抗拒缉私,造成缉私人员重伤的.
3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BC )
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
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4.甲,乙,丙共谋犯罪.某日,三人拦截了丁,对丁使用暴力,然后强行抢走丁的钱包,但钱包内只有少量现金,并有一张银行借记卡.于是甲将丁的借记卡抢走,乙,丙逼迫丁说出密码.丁说出密码后,三人带着丁去附近的自动取款机上取钱.取钱时发现密码不对,三人又对丁进行殴打,丁为避免遭受更严重的伤害,说出了正确的密码,三人取出现金5000元.对甲,乙,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BCD )
A.抢劫(未遂)罪与信用卡诈骗罪;
B.抢劫(未遂)罪与盗窃罪;
C.抢劫(未遂)罪与敲诈勒索罪;
D.抢劫(既遂)罪与盗窃罪
5.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CD )
A.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未遂)罪;
B.甲深夜潜入某银行储蓄所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窗外有响动,以为有人来了,因害怕被抓就悄悄逃离.甲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罪;
C.甲意图杀害乙,经过跟踪,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线.某日,甲准备了凶器,来到乙必经的路口等候.在乙经过的时间快要到时,甲因口渴到旁边的小卖部买饮料.待甲返回时,乙因提前下班已经过了路口.甲等了一阵儿不见乙经过,就准备回家,在回家路上因凶器暴露被抓获.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D.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奸的所谓犯罪事实,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刑事责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甲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未遂)罪.
6.下列关于刑期起算的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BC )
A.管制,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B.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C.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D.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7.下列哪些行为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BCD )
A.甲遭受乙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防卫过程中一棒将乙打倒,致乙脑部跌在一块石头上而死亡.法院认为甲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应以防卫过当追究刑事责任;
B.甲对乙进行非法拘禁,在拘禁过程中,因长时间捆绑,致乙呼吸不畅窒息死亡;
C.甲因对女儿乙的恋爱对象丙不满意,阻止乙,丙正常交往,乙对此十分不满,并偷偷与丙登记结婚,甲获知后对乙进行打骂,逼其离婚.乙,丙不从,遂相约自杀而亡;
D.甲结婚以后,对丈夫与其前妻所生之子乙十分不满,采取冻饿等方式进行虐待,后又发展到打骂,致乙多处伤口腐烂,乙因未能及时救治而不幸身亡.
8.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 AC )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利用职权对乙进行非法拘禁,时间长达3天;
B.军警人员甲持枪抢劫;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利用职权挪用数额巨大的救济款进行赌博;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9.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BCD )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10.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单位犯罪 ( ABCD )
A.甲,乙,丙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走私犯罪活动
B.甲,乙,丙出资设立的公司成立后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
C.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以公司名义印刷非法出版物,所获收入由他们二人平分
D.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组织职工对前来征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使用暴力,拒不缴纳税款.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甲某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 错 )
2.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对 )
3.凡在我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内犯罪的,不适用我国刑法.(错 )
4.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 对 )
5. 某甲1993年5月因为犯走私淫秽物品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1995年5月刑满释放.1999年8月因为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依法判处2年有期徒刑,对某甲可以适用缓刑. ( 对 ) 6.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对 )
7.刑事责任由法院确定后,通过法定机关强制犯罪人承担,犯罪人必须承担,当事人之间不得和解.(对 )
8.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罚的适用.( 对)
9.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对 ) 10.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不法侵害的发生和存在.( 对 )
四、名词解释(1,2每题3分,3题4分,共10分)
1.连续犯
2.紧急避险
3.单位犯罪
1.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构成犯罪的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形态.
2.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害,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3.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
答: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虽然同属犯罪故意,但是这两种故意形式还存在着重要的区别:
(1)在意识因素方面,行为人对危害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确定性认识有所不同.直接故意既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也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间接故意只能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不能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
(2)在意志因素方面,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抱着希望发生的态度,间接故意表现为放任的态度.间接故意虽然不是积极,主动的追求危害结果,但也丝毫没有采取措施来防止结果的发生.
(3)从这两种故意发生的情况看,直接故意直接存在于追求危害结果的犯罪行为之中,因此,具有直接追求性的特点.间接故意则必须以追求其他某种目的的行为为前提,因此,具有伴随性的特点.
(4)从认定的要求来看,直接故意的认定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认定必须要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2.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
答: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其成立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1)犯罪主体必须是三人以上;
(2)犯罪组织成立的目的在于实施犯罪;
(3)犯罪人所共同建立的组织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4)犯罪分子之间相互纠合体出现一定的组织性.
六、论述题(10分.要求答出要点,并且对要点展开进行论述)
论述我国刑罚的目的.
答题要点: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对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我国刑罚的目的是在于预防犯罪.预防犯罪包括两个方面:
(1)特殊预防,即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并说明如何达此目的.
(2)一般预防,即通过国家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以警戒不稳定分子防止他们走上犯罪道 路.并说明如何达此目的.两种预防的关系,是互有联系相辅相成的,不能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否则就不可能全面达到刑罚目的. 一,如何达到特殊预防的目的:实现特殊预防目的的关键在于妥善处理剥夺,惩罚和教育改造三者的辨证关系.既要反对不要惩罚的教育万能论,也要反对忽视教育的单纯惩办注意.必须寓教育改造于剥夺惩罚之中,把剥夺惩罚和教育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如何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要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应当特别注意刑罚的适当性,公开性和及时性.
1,刑罚的适当性,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罪行的轻重及刑事责任的大小相适应.这既体现在刑事立法上,也体现在刑事审判中.
2,刑罚的公开性,指国家应将刑罚公之于众,使全体社会成员均能知晓.
3,刑罚的及时性,指犯罪案件发生后,司法机关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犯罪人缉拿归案,交付审判,执行刑罚
七、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法条评析要求符合立法原意
1. 李某系某国有外贸公司经理,2000年10月因涉嫌犯罪被捕. 李某具有以下涉案事实: 1998年6月,在一外贸业务中,李某轻信外商,擅自变更结算方式,使公司数百万元货物被骗,导致国家利益蒙受重大的损失.1999年3月,李某未经集体研究,将公司的钱借给好友吴某主管的某运输公司(集体企业),2000年10月案发时,尚有80余万元未归还.另查,1999年底,吴某为表感谢,送1万元给李某作为"过节费".1998年5月,张某之子因寻衅滋事被捕,
张某托李某帮忙疏通关系,李某提出要花3万元.张某给李某4万元,言明1万元作为李某的"辛苦费",李某遂将3万元送给其认识的办案人员,使张某之子罪责得以开脱. 根据以上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李某在外贸业务中被骗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为什么
(2)李某将200万元借给运输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为什么
(3)李某收受吴某"过节费"和为张某"帮忙"并收"辛苦费"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为什么 (1)李某在外贸业务中被骗的行为应定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李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中严重不负责任而被诈骗,导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符合本罪的构成特征.
(2)李某将200万元借给运输公司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李某的该行为在现行刑法中尚未明文规定为犯罪(不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而是一般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李某收受吴某"过节费"构成受贿罪,为张某"帮忙疏通关系"并收"辛苦费"的行为构成介绍贿赂罪.因为前者符合受贿罪构成特征,即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某利益,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后者为张某帮忙的行为实际上是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沟通,促使行贿,受贿的实现,符合介绍贿赂罪的构成特征,至于收受"辛苦费"则属于在介绍贿赂罪中所得的不法利益,而不单独构成犯罪
2.1987年7月,王某因实施暴力强*而被人民法院依法以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后其服刑表现不错,1999年7月被假释.2001年3月的一天,王某盗窃一辆汽车(价值8万元多元)而未被发现.2003年4月,王某因参与以传播"非典"相威胁敲诈某市多所高校钱财的行为而被逮捕,其后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盗窃汽车的行为. 对王某适用假释是否合法?为什么?
(1)对王某适用是合法的.因为对王某暴力强*行为定罪量刑的活动发生97年刑法实施之前,根据刑法时间效力("从旧兼从轻"原则),对该暴力犯是可以适用假释的.(根据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法时间效力问题的若干规定》第8条);
(2)需要撤销假释.因为其在假释期间又犯了新罪,根据刑法第86条第1款的规定,应当撤销假释(犯新罪的时间有限定即假释考验期间内,但发现该新罪的时间原则上并无时间限定).
本文标签:新疆自考法学类2019年自考《刑法原理与实务》模拟试卷(含答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xinjiangzikao.com)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