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资料二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二章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就是指个体无法有效地按社会规范或适宜的方式去适应环境要求,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异常状态。(名词)
心理障碍的判别标准(简答)
1、 个人标准。以个人做为标准是判别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充分收集第一物资料的基础上,凭借个人的认识和经验去评价他人的心理活动,或以一般人对常态的经验作为出发点或参照系,来判别他人的心理是正常还是异常。
2、 社会适应标准。在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相互一致的。如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则被认为是病态。
3、 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认为,人们的心理测量结果通常呈正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两端者被视为“异常”。也就是说,一种心理活动在同等条件下若为大多数人所具有属于正常;若背离了大多数人的一般水平就是异常。
4、 症状与病因学标准。症状与病因学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来看待。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便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CCMD-2-R把精神疾病分为十大类:
编码 疾病的名称
0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4 神经症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
5 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意向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变态
7 精神发育迟滞
8 儿童少年其精神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及与司法鉴定和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其主要的疾病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情感性精神障碍等。(选择)
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主要的疾病有神经症、进食障碍、睡眠与觉醒障碍,性功能障碍、人格障碍等。(选择)
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的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别,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名词)
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与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区别在于:
1、 神经症患者,大多数具有完整的自知力,精神病人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
2、 精神病的初期,有些病人的自知力尚保存,能够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加重,病人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否认自己是不正常的,甚至拒绝治疗,此时称为自知力缺损。
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有生物、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上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矛盾状态。(名词)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特殊的人格特征:A型行为特征被认为是冠心病易患性人格;C型行为特征是癌症易患性人格等。
社会因素的影响(简答/论述)
1、 文化的影响。
A、 不同的文化和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的病种、症状、内容和频率大相径庭。文化偏低的农村居民或民族中,瓜性精神障碍以及与迷信巫术相联的精神障碍和民间健身术等引起的精神障碍较为常见。
B、 文化较高的地域居民或民族,则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较多见。
2、 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A、 对个体早期发展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潜能的发展将受到抑制。
B、 儿童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会对个体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C、 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3、 环境干扰。
A、&nbs
[1]
本文标签:新疆自考串讲笔记2006年10月“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资料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xinjiangzikao.com)
《新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